天津中醫藥大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天津中醫藥大學

  

目錄

學校發展

天津中醫學院是在1950年組建的天津市中醫進修學校基礎上于1958年正式成立的。 1992年8月,經國家教委教計[1992]167號文件批準,成立了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  

建筑構成

學校現有5個校區,分別是南院(本部)、中院、北院、東院、西院,主校區位于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12號。

學校總占地面積670.7畝,總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  

系統概述

一、辦學規模

校長張伯禮

全校系統教職工3200余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600余人,現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留學生1100余人。  

二、辦學理念

學校以“進德修業,繼承創新”為校訓,以重點學科建設和中醫藥對外教育為特色,以科學研究為優勢。堅持“傳承與創新協同,科研與服務并舉,以質量求內涵,全面協調發展”方針,建設高層次、外向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性大學。  

三、學院建制

現設有十院(中醫學院、中藥學院、針灸學院、護理學院、人文管理學院、研究生院、中醫藥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中醫藥研究院),五部(臨床實訓教學部、實驗教學部、公共課教學部、體育部、社會科學部),六所附屬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附屬保康醫院、附屬武清中醫院、附屬北辰中醫院、附屬南開中醫院),以及國家科技部中藥現代化高新技術基地(天津)-現代中藥研究中心、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天津市中醫研究所,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天津市針灸研究所,天津市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所,天津中醫工程研究所。另有石天藥業集團,中一制藥等企業。  

四、學科與專業設置

現有醫學、理學、文學、管理學4個學科門類,16個本科專業,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中醫、中藥學兩個博士后流動站,中醫中藥學2個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2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形成了以中醫藥學為主體、中醫藥相關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與專業格局,具備了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留學生及繼續教育等完整的辦學層次。  

五、學位點

現有中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內含1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博士授權單位。

中藥學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博士授予權已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評審。

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藥學、中國語言文學等24個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有中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六、重點學科與重點實驗室

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另有天津市衛生系統重點學科4個。

有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方劑學實驗室、1個國家科技部中藥現代化高新技術基地(天津)—現代中藥研究中心;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優秀教學實驗室;2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

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456萬元,生均值8759.8元。  

七、師資隊伍

全院現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407人(含直屬附屬醫院臨床教師的15%);專任教師516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21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者297人,研究生學歷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7.6%。

師資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名老中醫藥學術繼承專家17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37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獎者5人等一批優秀人才。

有博士生導師57人,碩士生導師286名。

鑒于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總體水平較高,教育部已經批準學院具有中醫學學科正教授審批權。  

八、圖書館、網絡與學術刊物

圖書館總面積12000余平方米,藏書62萬余冊,生均84.4冊。

數字化圖書館已經通過市教委驗收,目前有電子圖書近100萬冊,另有中外文學術期刊數據庫以及其它電子資源18種。

校園網為千兆主干網,網絡信息點總數2000余個。

學術刊物有《天津中醫藥》、《天津中醫學院學報》、《中華中醫內科雜志》、《中醫腦病雜志》和《世界中醫藥教育》。《天津中醫藥》為教育部和天津市優秀期刊,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國際6大檢索系統美國《化學期刊》(CA)和俄羅斯《文摘雜志》(AJ)刊源。  

九、實踐教學基地

現有附屬醫院3所(含非直屬附屬醫院1所),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另有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醫院等13所教學醫院,病床總數8545張。

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最大的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全國針灸專科醫療中心所在地。擁有1800張病床,分29個病區及ICU、CCU病房,病房使用率連續三年超過100%;日均門診量4000余人次,連續15年每年超過百萬人次。

第二附屬醫院是一所以中醫婦科、腦病為特色的三級甲等醫院,是科技部重點建設的臨床藥理(GCP)基地。建有天津市呼吸病研究所、中醫疑難病研究中心,是世界中醫聯合會婦科學會掛靠單位。現有床位數504張,專科、專病門診60余個,病房使用率超過90% ,日門診量1500余人次。

天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南開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現為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是全國最具有特色和優勢的中西醫結合醫院,現有病床總數464張。

非醫護專業現有中藥學教學實踐基地15個,另有市場營銷、應用心理學等專業以及法律、素質教育實踐基地11個。

我院從1958年建院以來,經過全院教職工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奮斗,學院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與優勢,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

該院針灸推拿學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在石學敏院士帶領下,取得了一批國內外領先水平的教學與科研成果,被國內外公認是學院的特色與優勢學科。

針灸推拿學學科以分子生物學、醫用化學傳感器和針灸學實驗室作為基礎研究平臺,以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600張針灸病床為臨床研究基地,先后承擔了國家攀登計劃,國家“七五”、“八五”、“十五”重點攻關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89項,獲得了5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

石學敏

石學敏院士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有效降低了中風病后遺癥的致殘率,產生了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天津市科技興市突出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10余項獎勵,被國家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科技成果推廣項目。目前該成果已經在北京、遼寧、浙江、廣東、福建、江蘇等29個針灸臨床研究分中心推廣應用,同時還推廣到了海外30余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該學科在“醒腦開竅”針刺法基礎上,完成了“中風病單元療法”的研究,該成果2003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先后舉辦了13期學習班,在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推廣應用。

我院擁有全國惟一一所由教育部批準的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是教育部國家公派獎學金生接收院校和教育部教育援助非洲項目學校。從開展對外教育和國際交流合作以來,先后舉辦了17期高級針灸進修班,有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余人來院學習,與國外40多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合作關系。

國際學院對外留學生教育的規模和水平一直位于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目前學歷教育在校生總數526人,其中留學生430人,港、澳、臺學生96人,短期進修學習者年均500余人,學歷教育在校生規模繼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之后,列第三位。

學院先后與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典、瑞士、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等30多個國家的40多所大學、醫院、科研院所建立教學、科研和醫療合作關系并取得了豐收的成果。

我院科研工作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為繼承、發揚中國傳統醫學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九五”以來,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1項。

郭藹春教授的“《素問》整理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石學敏院士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張伯禮教授的“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血沉動態曲線檢測方法及儀器研制”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近5年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7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中國高校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1項。

益腎化濁法治療老年期血管性癡呆的研究”、“復方丹參方藥效物質及作用機理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臨床研究》分別于2002年、2004年和2005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5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0項。其中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主持國家973項目2項,作為第一作者單位主持國家863計劃3項、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項、教育部科研項目9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與國家973、863、“十五”攻關等項目5項。

近5年總計科研經費11727.9萬元,年均科研經費2345.58萬元。

學院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積極進行產、學、研結合,通過成果轉讓、科研合作等形式為生產企業提供研發技術支持,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學院始終堅持“規模適度、質量第一”的辦學指導思想,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擺在各項工作的中心位置,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穩步提高。

學院取得了多項教學成果獎勵,先后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2項。

1989年,“實驗針灸學新學科建設”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993年,“開辟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才”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溝通融合、創新實踐—實驗針灸學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本科招生范圍覆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在絕大多數地區第一志愿錄取率達100%。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90%左右。

學院非常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研究生綜合素質較高、科研及臨床能力較強。《中藥神經保護作用的離體實驗研究—“中藥腦脊液藥理學”實驗方法的提出》和《丹酚酸B預適應的心臟細胞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以及冰片血腦屏障P-糖蛋白功能及其信號通路的影響——“開竅中藥”作用模式初探》博士學位論文分別獲得2002年、2004年、2009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榮譽。

學院建院以來共培養了1萬多名畢業生,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和海外,多數成為所在地區和單位的業務骨干,一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  

十、地址郵編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12號

郵編:300193

關于“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久久高清国产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