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病
A+醫學百科 >> 虱病 |
虱病(pediculosis)是虱叮咬皮膚所致的疾病,在衛生條件不良時發病率較高。本病可分為頭虱、體虱、陰虱,可通過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也可通過被褥、衣帽等物品間接傳播。
目錄 |
病因
寄生于人體的虱屬昆蟲綱,虱目,虱科,人虱屬的人頭虱和人體虱,以及陰虱屬的恥陰虱。頭虱、體虱、陰虱為體外寄生蟲,三者形態各異。以吸食人血為生,分別以頭發、衣服纖維及陰毛為主要寄生部位,在眉、睫等其他體毛處也可寄生。
發病機制
由于虱的吸血及叮咬,其唾液內含有抗凝及溶血物質,使被叮咬處皮膚發生炎癥,產生疹癢乃至刺痛感,久之因搔抓可致抓痕、滲液及繼發感染。
虱對溫度和濕度均很敏感,當人體發熱或出汗時,虱即會離開而另尋新宿主。虱可通過人體的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而傳播,梳蓖、帽子及衣被等常為虱傳播的工具。虱除叮咬引起虱病外,還可傳播斑疹傷寒及回歸熱。
臨床特點
- 頭虱:見于被發頭皮,以枕部及耳后為多,虱附著于發根,虱卵(蟣子)附著于發干,順毛干可將其捋除。多發生在兒童;頭虱叮咬處可見紅斑、丘疹。瘙癢劇烈,多數因為搔抓*導致頭皮抓破出血、血痂,重者漿液滲出可使頭發粘連成束并散發臭味。容易繼發感染導致膿皰瘡、癤病、淋巴結炎或濕疹樣病變。癥狀跟頭虱類似。
- 體虱:見于貼身衣服的衣領、褲腰等皺褶部。多見于冬季;癥狀跟頭虱類似。
- 陰虱:形體較大,比頭虱更易于被發現。多因性接觸傳染。各型虱病的主要癥狀為刺癢感
檢查診斷
根據接觸史,頭發,恥部或頸、腰等部位瘙癢,結合查虱即可確診。虱及虱卵通常肉眼或借助放大鏡即可發現,必要時可用低倍鏡觀察其形態以做分類。
鑒別
毛管型:亦為圍繞毛干的淡白色半透明聚積物,在顯微鏡下觀察為較均勻的管套狀結構。而虱卵除一部分是附著于毛發的管套結構外,其主要部分為偏于一側懸垂的卵袋,卵袋頂端為卵蓋,如卵袋內的虱卵近于成熟,可分辨出其體、爪等構造。
治療
本病為傳染病,重在預防。避免不潔性接觸,嚴格消毒污染物。被傳播者應剃除毛發,使虱無處附著。虱的抗熱性差,可煮燙消毒衣服,殺死殘存虱及卵;如不愿剃除毛發者,亦可使用藥物外擦頭發。
- 祛克虱:不刮陰毛用5天,刮掉陰毛用3天,唯一一個不刮體毛能治療陰虱、頭虱病的產品。3-5天都可根治。孕婦小孩都能用,不傷皮膚。
- 包括5%-50%百部酊、煤油與植物油等量混合、2%煤皂酚溶液及一些殺蟲劑,用藥后應及時將死虱篦出,并充分洗凈。
尚可選用10%硫磺軟膏等,瘙癢難耐者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對癥處理。
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共用他人衣服,杜絕不潔性接觸。在發病季節外出時做好體表防護;避免在有毛蟲的樹下納涼及晾曬衣敏。
參考
|
出自A+醫學百科 “虱病”條目 http://www.crossoverdream.com/w/%E8%99%B1%E7%97%85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虱病”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