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外科/耵聹栓塞
醫(yī)學(xué)電子書 >> 《耳鼻咽喉外科學(xué)》 >> 外耳疾病 >> 耵聹栓塞 |
耳鼻咽喉外科學(xué) |
|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分泌淡黃色粘稠液體,稱耵聹。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正常情況下耵聹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頜運(yùn)動(dòng)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tuán),阻塞外耳道,稱耵聹栓塞(impacted cerumen)。
【病因】
耵聹腺分泌過(guò)多或排出受阻,如外耳道狹窄、異物存留,骨疣等。
可出現(xiàn)聽力減退、耳鳴、耳痛,甚至眩暈。遇水后耵聹膨脹,完全阻塞外耳道,使聽力減退。還可刺激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若壓迫刺激鼓膜,可致耳鳴,偶有因壓迫中耳引起眩暈者。檢查可見棕黑色或黃褐色塊狀物堵塞外耳道內(nèi)。
【治療】
用耳鑷或耵聹鉤取出耵聹團(tuán)塊。若大而硬難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氫鈉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軟化后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沖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應(yīng)先控制炎癥,再取耵聹。
外耳道沖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彎盤放于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升注射器接鈍粗針頭或用特制外耳道沖洗器,吸溫沖洗液,將沖洗器頭放入外耳道內(nèi)靠近后上壁,逐漸輕輕加壓沖洗,使水流沖向外耳道后上壁,沖洗液進(jìn)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將耵聹沖出(圖8-1)。沖洗完后用干棉簽拭凈外耳道。
圖8-1 外耳道沖洗法
參看
![]() ![]() |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耳鼻咽喉外科/耵聹栓塞”條目 http://www.crossoverdream.com/w/%E8%80%B3%E9%BC%BB%E5%92%BD%E5%96%89%E5%A4%96%E7%A7%91/%E8%80%B5%E8%81%8D%E6%A0%93%E5%A1%9E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耳鼻咽喉外科/耵聹栓塞”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