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新生兒硬腫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兒科學》 >>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 新生兒硬腫癥
兒科學

兒科學目錄

新生兒硬腫癥(sclerema neonatorum)系指新生兒期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伴有水腫低體溫的臨床綜合征。單純由寒冷引起者又稱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癥,重癥多合并多器官功能損害。

目錄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仍未明,發(fā)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與新生兒機體有關的因素

1.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成熟,調節(jié)功能差,尤其是早產(chǎn)兒;新生兒體表面積大,皮膚薄嫩,血管豐富且皮下脂肪少易于散熱。

2.新生兒皮下脂肪缺乏使飽和脂肪酸轉變成不飽和脂肪酸的酶,故皮下脂肪組織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包括軟脂酸和硬脂酸)其熔點高,體溫過低時易凝固變硬。

3.新生兒時期棕色脂肪具有特殊的產(chǎn)熱功能,但新生兒對其分解及氧化功能差,在缺氧酸中毒休克時產(chǎn)熱過程受抑制,同時此期糖原儲備少,產(chǎn)熱更加不足。

(二)寒冷損傷:本癥多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寒冷損傷是本癥的主要原因。胎兒娩出后體溫隨外界溫度而變化,生后數(shù)日內如保溫不當,產(chǎn)熱不能抵償散熱時,新生兒即不能維持正常體溫,隨即出現(xiàn)寒冷損傷。在受凍部位的動靜脈血管和微血管均有痙攣或收縮,因而發(fā)生末稍血循環(huán)障礙

(三)感染:感染可誘發(fā)硬腫癥,此時消耗增加,攝入不足,代謝性產(chǎn)熱不夠,不能維持正常體溫;同時有缺氧、酸中毒和休克等均可使棕色脂肪的產(chǎn)熱過程受到抑制,出現(xiàn)體溫過低而發(fā)生硬腫癥。

(四)其它:如新生兒紅細胞多,患硬腫癥時血流緩慢,微循環(huán)瘀滯而導致微循環(huán)障礙。重癥可發(fā)生DIC。

(五)病理生理改變:能量代謝紊亂導致體溫過低;循環(huán)障礙導致休克及心力衰竭;嚴重病例合并DIC與肺出血為主要改變。此外尚有組織缺氧及代謝性酸中毒更促使全身性功能紊亂發(fā)生和多器官功能損害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二、臨床表現(xiàn)

本癥主要發(fā)生在冬春寒冷季節(jié)和低日齡組的新生兒,特別是早產(chǎn)兒。臨床表現(xiàn)包括三大主征,即體溫不升、皮膚硬腫和多系統(tǒng)功能損害。

(一)體溫不升:體溫過低是主要表現(xiàn),全身或肢端涼、體溫常在攝氏35度以下,嚴重者可在30度以下。體溫過低分產(chǎn)熱良好與產(chǎn)熱衰竭兩種不同的情況,有助于判斷病情。產(chǎn)熱良好者腋溫>肛溫,腋溫減肛溫差為正值(在0-0.9度間),大多病程短,硬腫面積小,屬于輕型。產(chǎn)熱衰竭者,腋溫<肛溫,腋溫減肛溫差為負值,多為病程長,硬腫面積大,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屬于重型。

(二)皮膚硬腫:包括皮脂硬化和水腫兩種情況。皮膚變硬,皮膚緊貼皮下組織不能提起。嚴重時肢體僵硬,不能活動,觸之如硬橡皮樣。皮膚呈暗紅色或蒼黃色,可伴水腫,指壓呈凹陷性。硬腫常為對稱性,累及部位依次為下肢、臀、面頰、上肢、背、腹、胸等,而眼瞼、手心、足底、陰囊陰莖背部等處因皮下脂肪很少或缺乏,故不發(fā)硬。

(三)器官功能損害:輕者,器官功能低下。表現(xiàn)為不吃、不哭、反應低下、心率慢或心電圖及血生化異常;重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可發(fā)生休克、心力衰竭、DIC、腎功衰竭及肺出血等。

1.循環(huán)衰竭 重癥體溫過低患兒,特別是體溫< 30℃或硬腫加重時,常伴有明顯微循環(huán)障礙,如面色蒼白,發(fā)紺、四肢涼、皮膚呈花紋狀、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先快后慢、心音低鈍及心律不齊。重癥出現(xiàn)心衰、心肌損害及心源性休克

2.急性腎功能衰竭 本癥加重時多伴有尿少、甚至無尿等急性腎功能損害表現(xiàn),嚴重者發(fā)生腎功能衰竭

3.肺出血是重癥病例極期表現(xiàn) ⑴呼吸困難紫紺突然加重、給氧后癥狀不緩解;⑵肺內濕羅音迅速增加;⑶泡沫性鮮血由口鼻涌出或氣管插管內吸出血性液體;⑷血氣顯示PaO2下降、PaCO2增加。肺出血是本病最危重臨床癥象和主要死因,如不及時急救可在短時間內死亡。

4.DIC常見皮膚粘膜自發(fā)性出血,或注射針孔滲血不止,可伴休克和溶血表現(xiàn)等。

(四)其它 可致高膽紅素血癥并促成膽紅素腦病;代謝紊亂如低血糖、低血鈣及代謝性酸中毒等。

三、診斷

(一)診斷依據(jù)

1.病史 發(fā)生于寒冷季節(jié),環(huán)境溫度過低或保溫不當;常合并嚴重感染;早產(chǎn)兒或足月小樣兒多見;窒息產(chǎn)傷所致的攝入或能量供給不足。

2.病情加重后體溫小于35℃,嚴重者<30℃,腋-肛溫差由正值變?yōu)樨撝担桓腥净蛳募景l(fā)病者可不出現(xiàn)低體溫;硬腫為對稱性,嚴重時肢體僵硬,不能活動;多器官功能損害,早期心音低鈍、微循環(huán)障礙,嚴重時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及腎功衰竭等。

(三)病情分度(見表2-5)。

表2-5 新生兒硬腫癥診斷分度評分標準

評分 體溫(℃) 硬腫范圍(%) 器官功能改變
肛溫 腋-肛溫差
0
1
4
≥35正或負值
< 35+0或正值
< 35+負值
< 30正或負值
< 20
20~50
>50
無明顯改變
明顯功能低下
功能衰竭

注:⑴體溫、硬腫范圍和器官功能改變分別評分,總分為0分者屬輕度,1~3分為中度,4分以上為重度

⑵體溫檢測:肛溫在直腸內距肛門約3cm測,持續(xù)4分鐘以上;腋溫將上臂緊貼胸部測8~10分鐘

⑶硬腫范圍計算:頭頸部20%,雙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雙下肢26%

⑷器官功能低下,包括不吃、不哭、反應低下、心率慢或心電圖及血生化異常;器官功能竭指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腎功能衰竭等

⑸無條件測肛溫時,腋溫<35℃為1分,<30℃為4分

四、治療

治療原則應包括正確復溫、合理供應熱卡、早期預防和糾正臟器功能衰竭和積極消除病因。

(一)復溫:

1.復溫方法:

⑴輕-中度患兒,體溫>30℃產(chǎn)熱良好(腋-肛溫差為正值),立即放入適中環(huán)境溫度,減少失熱,升高體溫。可將患兒置入預熱至30℃的暖箱內,箱溫在30-34℃范圍,在6-12小時內恢復正常體溫。農(nóng)村、機層單位可因地制宜用熱水袋、熱炕、電熱毯包裹或貼身取暖復溫等方法。

⑵重癥患兒,體溫<30℃或產(chǎn)熱衰竭(腋-肛溫差為負值),先以高于患兒體溫1-2℃的暖箱開始復溫,每小時提高箱溫0.5-1℃(不>34℃),于12-24小時內恢復正常體溫。亦可酌情采用遠紅外線輻射臺或恒溫水浴法復溫。

2.復溫時的監(jiān)護:包括血壓、心率、呼吸等,定時檢測肛溫、腋溫、腹壁皮膚溫度及環(huán)境溫度(室溫和暖箱溫度)。以肛溫為體溫平衡指標;腋-肛溫差為產(chǎn)熱指標;皮膚-環(huán)境溫差為散熱指標。準確記錄攝入或輸入熱量、液量及尿量

(二)熱量及液體供給:

補足熱量及液體才能保證復溫成功并維持正常體溫。熱量開始每日KJ/kg(50KJ/kg),并迅速增至418-502KJ/kg(100-120KCcl/kg)。早產(chǎn)兒或伴產(chǎn)熱衰竭患者可再適當增加,在低溫時因糖耐量低下,代謝抑制,須嚴格控制葡萄糖輸入速度,宜維持在6-8mg/min,以防止血糖過高,但有低血糖時可提高輸入糖量。復溫后糖耐量恢復應適當增加輸入糖量至8-10mg/kg/min。如熱量不足也可根據(jù)需要,添加靜脈滴注脂肪乳劑。每日液體入量可按1ml/Kcal給予,重癥伴有尿少,無尿或明顯心腎功能損害者,應嚴格限制輸液速度和液量。

(三)器官功能紊亂的治療

1.糾正休克,改善微循環(huán):⑴擴充血容量,可給2:1液15-10ml/kg(有明顯酸中毒者用1.4%碳酸氫鈉等量代替)在1小時內靜脈點滴,繼用1/3或1/4張液,按每日-90ml/kg給予。⑵糾正酸中毒可給5%碳酸鈉每次-5ml/kg,或根據(jù)血氣結果計算補充。⑶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多巴胺5-10mg/次,加入10%葡萄糖內靜脈點滴,速度5-10μg/kg/min;酚妥拉明(單用或與多巴胺合用)0.3-0.5mg/kg,每4小時1次;654-2每次-1mg/kg,15-20分鐘1次。

2.DIC治療:經(jīng)實驗室檢查證實為高凝狀態(tài)可立即使用肝素,首劑1mg/kg,6小時后按0.5-1mg/kg給予。若病情好轉,改為每8小時1次,逐漸停用。給第2次肝素后應予新鮮全血或血漿每次-25ml;潘生丁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稠度之作用,1-2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注意不應與其它藥物混合,以免發(fā)生沉淀。

3.爭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少尿或無尿應嚴格限制液量,給予速尿每次-2mg/kg。無效時加用多巴胺5-15ug/kg/min靜滴,或加用氨茶堿每次-3mg/kg,靜脈點滴。并發(fā)高鉀血癥應限制鉀的攝入,嚴重者給予胰島素加葡萄糖靜脈輸注(每2-4g葡萄糖加胰島素1單位)或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拮抗鉀對心臟毒性作用。心率快者可酌情應用毒毛旋花子甙等。

4.肺出血的治療:輸新鮮全血20-25ml或新鮮血漿20-30ml,或合用止血劑如維生素K1等。肺出血一經(jīng)確診應盡早氣管內插管,進行正壓呼吸治療(CPAP或IPPV)以擴張肺泡減少滲出,平均氣道壓(MAP)1.05-1.25Kpa(10.75-12.75cmH2O),2-3天病情好轉減低呼吸器參數(shù)或撤離。同時積極治療引起肺出血的病因,如DIC、肺水腫、急性心腎功能衰竭等。

(四)控制感染:根據(jù)感染細菌的情況,給予青霉素氨芐青霉素先鋒霉素等,對腎臟有毒副作用的藥物應慎用。

(五)腎上腺皮質激素:有促進機體代謝,增加糖元異生和分解的作用。一般用于重癥患者,氫化考地松每日-8mg/kg靜滴3-5日,有感染者加強抗感染治療。

(六)其它:有缺氧者或重癥應給氧;維生素E每次mg肌注,每日一次;強心利尿劑酌情使用;有人建議甲狀腺素片口服,每日-6mg/kg,3-5日停用。

參考

32 新生兒敗血癥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32
關于“兒科學/新生兒硬腫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制服亚洲另类 | 亚洲动漫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亚洲另类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