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勞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大全》曰∶腎主腰腳,產后腰痛者,腎為胞胎所系,產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復,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若寒冷邪氣,連滯背脊,痛久未已,后忽有娠,必致損動,蓋胞絡屬腎,腎主腰故也。

目錄

產后勞傷的病因

婦女由于有月經、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點,同時又有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婦科雜病及節育等病理特點,所以腰痛是常見的病癥

產后勞傷的癥狀

判斷是否腰痛是指腰部的一側或兩側發生的疼痛

產后勞傷的診斷

產后勞傷的鑒別診斷

經產婦女80%以上都可出現腰痛,特別是經期、孕期和產后的腰痛,常被認為是生理疼痛,不需要特別治療。實際上,婦女腰痛的程度因人而異,臨床上有很大的差別,疼痛延續的時間也長短不一。所以有必要進行一些治療,而更重要的是本人的自我康復保健。腰痛似非大病,但嚴重的也可影響工作和生活,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多反復發作,難以徹底治愈。

產后勞傷的并發癥

一般的婦女腰痛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子宮位置異常,盆腔炎盆腔腫瘤、盆腔血癥、放環等刺激,壓迫神經也引起腰痛;骶棘韌帶松弛、腰肌勞損可使腰部支持力增加而疲勞產生腰痛;生育過多、人流過頻、性生活過度或外感濕邪等也可產生腰痛。

產后勞傷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

1、 生活起居: 避寒濕、宜保暖 婦女腰痛病人,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冬春寒濕季節,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盡量避免淋雨受寒,夜臥當風等。避免久臥潮濕之地,在寒濕季節,可適當使用電熱褥祛寒保暖。經常活動腰部 ,可使腰肌舒展,促進局部肌肉血液循環。所以對于久坐、久站工作的病人,一定時間要適當活動一下腰部,使腰肌得以解除緊張,有緩解疼痛的作用。如可在室內稍為行走,作一些腰部活動的體操等。注意性生活衛生 腰痛明顯加重期間,應避免性生活,在緩解期,也要適當調整性生活頻度。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泌尿生殖系感染,減少加重腰痛的因素。做好計劃生育, 避免過多的人流,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對于放環后引起的腰痛,月經異常,可改用其他的節育措施,以減輕病情發展。不宜束腰過緊 腰痛患者,切忌束腰,因為束腰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加重病情。有些婦女產后為保持苗條身材而采用束腰的方法,是不妥當的,正確的做法是做好產后的保健鍛煉,才能真正達到鍵美的目的。

2、 對于性寒滑的水果,如西瓜,也不宜一次進食太多。對于慢性腰痛持續不斷的,可常服一些固腎壯腰的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腎氣丸十全大補丸等,可根據體質和病情適當選用。

產后勞傷的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

處方:生黃芪30克,當歸川芎、炒杜仲桑寄生各15克,生鹿角片5克,獨活防風各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將藥先浸半小時后水煎,沸后文火煎20分鐘,每日劑,分3次溫服

功效主治:益氣養血補腎壯腰。主治產后勞傷腎氣,損動胞絡,或虛未復而風乘之,腎虛胞脈失養。癥見腰背酸痛,不能轉側,腿腳乏力,膝酸,腳跟痛,或手足屈伸不利舌質淡紅,苔薄,脈沉細。

加減:如兼見周身關節疼痛,加羌活秦艽,加強祛風勝濕的功效。

本方針對產后勞傷。腎氣,損動胞絡,出血過多,氣血俱虛,胞脈失養。方中黃芪益氣以助血之運行;當歸、川芎養血通絡;炒杜仲、桑寄生補腎強腰,壯筋骨;鹿角片補腎強腰;獨活善治腰下疼痛,能祛風勝濕;甘草能緩和補力,使作用緩慢而持久。全方配伍,有益氣養血,補腎強腰的作用。

產后勞傷的護理

婦女由于有月經、孕育、分娩、哺乳等生理特點,同時又有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婦科雜病及節育等病理特點,所以腰痛是常見的病癥

產后勞傷吃什么好?

產后勞傷食療

【方藥】涼粉果(又稱木饅頭)3個,黃酒適量。

【用法】將涼粉果去皮切碎,加黃酒及水適量煎湯服用。每日劑,2次分服。

【功效】散瘀消腫固精暖腰。適用于產后腰痛,勞傷,扭傷等。

產后勞傷吃什么好?

產后期及產后病癥宜選擇下列食物。

大米

粳米。性平,味甘,孕婦產后宜煮粥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效果。《滇南本草》認為大米能“治諸虛百損,強陰壯骨。”清代食醫王孟英還說:“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故貧人患虛證,以濃米湯代參湯,至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燕麥

性溫,味甘,能益氣補虛,孕婦產后體質虛弱,或產后缺乳,或產后多汗盜汗,或產后便秘,或產后浮腫,皆宜食之。據現代研究,燕麥的營養價值頗高,在大米、小米、白面、高粱粉、玉米等九種糧食中居于首位,是產婦最佳的食療補品。

羊肉

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作用,尤其是秋冬孕婦生產過后,體虛怕冷小腹冷痛氣血不足者,食之最宜。《千金.食治》載:“羊肉主暖中止痛,利產婦。”我國古代最有名的醫學家張仲景有一名——當歸生姜羊肉湯,就是專治“產后腹中疼痛及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這對產后虛冷者頗有效益。

雞肝

有養肝補血作用,孕婦產后失血過多貧血萎黃虛羸者宜食之。《現代實用中藥》有載:“雞肝:適用于萎黃病,婦人產后貧血。”此外,其他動物的肝臟,如牛肝豬肝兔肝羊肝等,產婦皆宜服食。

雞肉

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虛的作用,孕婦產后體質虛弱或產后乳少者,最宜食用,民間也多有產后用老母雞煨湯補養的習俗。《日華諸家本草》中也早有“添髓補精,助陽氣,暖小腸,安心定志補心血,補產后虛羸”的記載。另有烏骨雞,孕婦食之亦宜。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也說:“烏骨雞補虛勞羸弱,益產婦。”對于雞肉的選擇,民間風俗習慣認為老母雞的補益功效更高,而且又有祛風作用,認為母雞愈老,祛風補氣血功效愈好。這是因為老母雞瘦肉多,鈣質多,用文火熬湯,最宜產后婦女。若能再加黨參20~30克,紅棗10~20個,生姜50克共燉服,功效益著,不但精力可望迅速復原,還不會因調補不當而引起其他產后毛病。

雞蛋

性平,味甘,營養豐富而全面,又容易消化吸收,蛋黃又含較多的卵磷脂和鐵質,能補益氣血、生肌長肉,對恢復體力有很大的補益作用,是產后極好的補養之品,也是民間傳統的產后食物補品之一。

阿膠

性平,味甘,有滋陰、補血和止血的作用,適宜孕婦產后虛弱、貧血、產后血暈和產后惡露不止者服食。產婦在懷孕期間以及分娩時出血過多,都易造成陰虛和貧血,阿膠正是補血止血和滋陰佳品。產后血暈,多因分娩失血過多所致,而阿膠能補血;產后惡露不斷、淋漓不絕,也因氣血兩虛,阿膠又能止血。正因如此,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認為阿膠“療胎前產后諸疾。”

海參

性溫,味咸,有補腎益精、養血潤燥的作用。清代醫學家王孟英認為海參能“滋陰,補血,健陽潤燥調經養胎,利產。凡產后病后衰勞無力,宜用火腿或豬羊肉煨食之”。海參最宜產后體虛和產后便秘者服食。營養成分分析表明,海參是一種高蛋白滋補品,干海參中,蛋白質含量可高達55.5%~61.6%,脂肪含量卻很少,僅1.85%,而且又含豐富的鐵、碘、釩、磷、鈣等微量元素

螃蟹

性寒,味咸,有清熱、散血的作用,適宜孕婦產后惡露不下兒枕痛者食用。《日華諸家本草》即有記載:“治產后肚痛血不下。”《滇南本草》中亦有介紹:“治婦人產后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熱燒酒服,良效。”對產后瘀積腹痛,即兒枕痛,多吃蟹爪亦宜,因蟹爪活血作用更強。《日華諸家本草》中也說:“蟹爪破宿血,治產后血閉肚痛。”

山楂

性微溫,味甘酸,有消食積、散瘀血的功效,適宜產后兒枕痛和惡露不盡者服食。明代醫學家繆希雍指出:“產后惡露不盡,蓄于太陰部分則為兒枕痛,山楂能散宿血,治產婦腹中塊痛也,故產婦宜多食之。”元代大醫家朱丹溪有一法:“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亦曾介紹:“山楂能收縮子宮,治產后瘀血腹痛:山楂30克,水煎濃汁,去渣加紅糖,1日分2次服。”

龍眼肉

性溫,味甘,有很好的補氣血、益心脾、安神志的效果,適宜產婦失血較多,以致體虛貧血、失眠心慌浮腫乏力、久不復原者食用。《泉州本草》介紹:“治婦人產后浮腫,氣虛水腫:用龍眼肉15~20克,打入雞蛋2只,水煮后服食,有較好的補血養血的調理效果”。

胡桃

性溫,味甘,有補腎強腰、益肺定喘潤腸通便的作用,適宜產后腰痛、產后便秘、產后氣喘、產后尿頻者食用。《普濟方》記載:“治產后氣喘:胡桃仁(不必去皮)、人參等分。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頻頻呷服。”產后體虛、小便頻數大便干結腎虛腰痛者,宜用胡桃1~2個,早晚嚼食。

蕓薹

又叫油菜、青菜。有散血作用,適宜產后惡露不盡及兒枕痛者服食。《本草拾遺》中載:“蕓薹破血,產婦煮食之。”《日華諸家本草》亦云:“治產后血風及瘀血。”若產后單純性體質虛弱而無瘀血者應少食或不食。

慈姑

有行血通瘀的作用,適宜產后惡露不下、兒枕痛,或胎衣不下者食用。《唐本草》記載:“慈姑主產后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搗汁服一升。”《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亦介紹:“產后胞衣不下:鮮慈姑切碎搗爛絞汁1小杯,以溫黃酒半杯和服。”

鮮藕

性寒,味甘,有清熱、涼血、散瘀的作用,適宜產后惡露不盡及兒枕痛者食用。一般來說,孕婦生產后不宜吃生冷性寒之物,由于藕能散血化瘀,故而不忌。正如唐代食醫孟詵所說:“產后忌食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為能破血故也。”《本草經疏》亦云:“藕,生者甘寒,主消散瘀血,產后血悶。”藕節散瘀止血效果更好,《本草匯言》記載:“藕節,消瘀血。治產后血悶腹脹,搗汁,和熱童便飲,有效,蓋止中有行散之意。”《綱目拾遺》中還說:“藕節粉,產后食之尤佳。”

生姜

性溫,味辛,有散風寒、止嘔惡、化痰涎的作用,故適宜孕婦生產過后感受風寒、怕冷發熱惡心嘔吐者食用;生姜又能溫經暖中,去瘀血而養新血,故產后小腹冷痛惡露不下者宜食之。正如《醫學入門》所云:“姜,產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

肉桂

性熱,味甘辛,能補元陽、暖子宮、通血脈,適宜產后小腹冷痛、惡露不下、子宮寒冷者服食。《肘后方》中有“治產后腹中痛:桂末,溫酒服”的記載。《千金翼方》有“桂心湯”,是專門“治產后余寒”,即以肉桂為主。《藥性類明》中曾說:“桂能導引陽氣,宜通血脈,使氣血同行。”《本草正》明言:“最治婦人產后血瘀兒枕痛。”《玉楸藥解》還指出:“肉桂,溫暖條暢,善行結滯。女子月期、產后,種種諸病,悉用肉桂,余藥不能。”故凡產后與寒有關者,皆宜在烹調之時,多佐以肉桂調味,最為有益。

紅糖

即赤砂糖。性溫,味甘,有補虛、活血、散瘀的作用,尤其適宜產后血暈和惡露不行者服食。《本經逢原》就曾記載:“熬焦,治產后敗血沖心。”《本草求真》還說:“砂糖,能行血化瘀,是以產婦血暈,多有用此與酒沖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正因如此,在產褥期內,民間常給產婦吃些紅糖水或紅糖大棗湯、紅糖面、紅糖馓子、紅糖雞蛋湯等,不但能益氣溫中補血,還能緩中行血活血,溫經驅瘀,排除惡露,有助于子宮的康復

當歸

性溫,味甘辛,能補血,活血,止痛,適宜產后血暈及兒枕痛者食用。元代醫學家李杲說:當歸“主產后惡血上沖”。《本草正》亦云:“產后兒枕作痛,當以此為君。”古代產后名方《圣惠方》中的當歸散:“治產后敗血不散,結聚成塊(俗呼兒枕)”;《金匱要略》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治產后腹中療痛”;《局方》四物湯:“治產后體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少腹堅痛”等,均是以當歸為主。也可單用當歸10~15克,與紅糖適量、煎水服亦佳。

西米

性溫,味甘,營養豐富,中醫認為它有“溫補”作用。《柑園小識》還說它“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食物中藥與便方》亦介紹:“產后虛弱無力:西谷米少量,用水煮熟,加冰糖適量食用,頻頻常服。”

番薯

俗稱山芋、紅薯。能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秘。這些作用對任何產婦都是頗有裨益的。因此,《本草求原》中指出:“產婦最宜。”

羊肝

有補肝益血之功,凡血虛之人,食肝頗宜。《現代實用中藥》中強調羊肝“適用于婦人產后貧血”。故凡生產出血過多導致產后血虛者,宜常食之。

蛙肉

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性營養補品,婦人產后體弱者食之頗宜。正如《本草蒙筌》中所說:“田雞,饌食調疳瘦,補虛損,尤宜產婦。”特別是產婦體弱又無奶水者,食之最為適宜,既可補益產后體虛,又能改善和增加乳汁分泌。

哈士蟆油

又稱田雞油,也屬一種高蛋白食品,民間用作強壯劑。《中藥志》說它“治體虛、精力不足”。

中藥材手冊》還說“治產后氣虛”。因此,婦人產后體質虛弱時,食之尤宜。

螃蟹

有散瘀血,通經絡的作用,婦人產后腹痛者,宜食之。如《食物中藥與便方》中介紹:“產后兒枕痛,包括產后子宮收縮不全:河蟹燒存性,研細,溫黃酒送服,每服2~3克,1日~3次。”《滇南本草》中也有記載:“治婦人產后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熱燒酒服,良效。”

荷葉

能散瘀止血,根據古代醫家經驗,產后食用頗宜。如《本草綱目》中說它“治產后惡血”。《日華子本草》認為它能“止渴,治產后口干”。《本草拾遺》還認為“主產后胞衣不下”。《圣惠方》中的“荷葉散”,是專門用于“治產后血暈”之病。由此可見,孕婦生產過后,吃些荷葉,或湯或茶,最為適宜。

此外,產褥期內還宜食用牛肉、牛奶、豬肉、烏骨雞、狗肉龜肉鰣魚、各種內河魚、豆制品、薺菜韭菜、莧菜、大棗、花生、蓮子南瓜子、黨參、太子參黃芪銀耳燕窩等。

產后勞傷最好不要吃什么?

一、忌生冷、油膩食物;

二、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三、忌食堅硬粗糙及酸性食物;

四、忌食過咸食物;

五、忌營養單一或過飽;

六、產后不宜多喝茶 不宜多喝黃酒。

參看

關于“產后勞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中文理论片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本一片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日韩1区2区3区蜜桃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