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阿膠湯
A+醫學百科 >> 黃連阿膠湯 |
黃連阿膠湯
來源于《傷寒論》
功能:滋陰降火安神:用于心腎不足,陰虛火旺較重的心煩失眠,舌紅苔燥,脈細數者。
目錄 |
組成
黃連3克、阿膠9克、黃芩9克、雞子黃2枚、白芍9克。水煎2次,阿膠烊入,用生雞子黃調入藥汁,分2次溫服。
原理
心臟像一個發動機一刻不停工作,泵出去的新鮮血液到達肢體末梢后再通過靜脈流回心臟。中醫認為:心藏神,這個神是藏在心臟里面的正中心的地方,所以我們心臟中心永遠有一滴血停在那個地方。所以新的血進去取代舊的血,就好像鐘擺的道理一樣,就是撞擊,經過撞擊以后新的血進來把舊的血替出去。所以心中永遠有一滴血,是藏心神的地方。如果這滴血跑掉了,心神就“無處藏身”,這時就睡不著覺了。
舉例
比如說,你晚上回家,孩子跟你鬧著玩,突然從門后冒出來大喊一聲,那一瞬,你會被瞬間的驚嚇驚得心快跳了出來,渾身癱軟無力,這就是心中那滴血瞬間不見了,心神也無處安身造成的。本來那滴血是始終處于新陳代謝之中,每分鐘每秒都在更新的。假如,你受了某種刺激,受到一次驚嚇,那滴血沒了,永遠那滴血就不見了,神就不能藏在里面,這時候,你就會經常處于“心神不定”的狀態,常常睡不著覺了。
黃芩、黃連功效
對于這種虛癥的失眠,中醫經方里面很有名的“黃連阿膠湯”可以治療。里面有黃連、黃芩、白芍、阿膠。為什么要用黃芩、黃連?因為苦味入心臟,能夠補心。所以用黃連、黃芩加強心臟。就好像心臟的火不夠了,加點木柴上去—黃芩、黃連,這樣火就會大一點。因為桂枝跟白芍是不同的藥性,《神農本草經》和《黃帝內經》里都講到“辛甘發散為陽”:“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所以桂枝是辛、甘發散,辛味和甘味的藥,白芍是“酸苦涌泄”,酸苦的藥是收斂。所以桂枝是增加身體的動脈循環,白芍是增加靜脈循環,所以我們黃連阿膠湯里面,不用桂枝我們用白芍,身體的靜脈回到心臟的速度加快,就會使大量血會流進到心臟。
血進到心臟以后,再用阿膠去補你欠虧的血,產生更多的血。怎么設定補回的血不要補到手指上,也不要補到肝臟,也不要補到脾臟,而是要這個血——那一滴血要回到心臟的正中心的地方?這時就需要有個藥引子導引它,就好像在你迷路時為你找個帶路的人一樣。這個導引在中藥里面沒有,那只能從食物中找。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種東西是永遠懸浮在中空的,懸浮在中間的,是什么?就是雞子黃——雞蛋黃,雞蛋黃永遠是懸浮在空間。所以“黃連阿膠湯”在煮的時候,黃芩、黃連、白芍三味藥去煮,煮完以后,要在趁熱的時候把阿膠放進去,阿膠是溶化在里面的。等到溫的時候再把蛋黃丟下去……需要注意,一是不要蛋白,只要蛋黃。二是要在溫熱的時候把蛋黃丟下去。所以,一定要蛋黃,只用蛋黃。蛋黃就是告訴這個藥,你去的時候,一定要停在心臟的正心懸浮、漂浮在里面。
“黃連阿膠湯”一劑藥下去,病人晚上就可以睡了,因為神回到了心臟。“神”回來要有地方呆啊,那滴血不見了,就要把那滴血補回去。如果開不對的藥——開了很多補血的藥,補了半天它補不到心臟那一滴血,補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關于“黃連阿膠湯”的留言: | ![]() |
給黃連阿膠湯條目的留言我現在的藥方就是這么個--113.94.138.100 2017年12月28日 (四) 20:02 (CST) 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