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麻根
Má Gēn
別名 麻青根、大麻根
功效作用 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帶下難產胞衣不下跌打損傷
英文名  
始載于 本草經集注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麻根

【別名】麻青根、大麻

【漢語拼音】ma g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中藥化學成分】含大麻堿(cannabisativine)[1],脫水大麻堿(anhyrocannabisativine)[2],膽堿(choline),神經堿(neurine)[3],無羈萜(friedelin),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葛縷酮(carvone),二氫葛縷酮(dihydrocarv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大麻環醚萜酚(cannabiglendol)[5]。還含有多種脂肪酸及5α-麥角甾-3-酮(5α-ergostan-3-one),5α-豆甾-3-酮(5α-stigmastan-3-one),菜油甾醇(campesteol),豆甾醇(stigmasterol),5β-豆甾-22-烯-3-酮(5α-stigmast-22-en-3-one)[6],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菜油甾-4-烯-3-酮(campest-4-en-3-one),豆甾-4,22-二烯-3-酮(stigmast-4,22-dien-3-one),豆甾-5-烯-3β-醇-7-酮(stigmast-5-en-3β-ol-7-one),菜油甾-5-烯-3β-醇-7-酮(campest-5-en-3β-ol-7-one),豆甾-5,22-烯-3β-醇-7-酮(stigmast-5,22-dien-3β-ol-7-one)[7]。

【功效】祛瘀止血;利尿

【考證】出自《本草經集注》

【科屬分類】桑科

【主治】跌打損傷;難產;胞衣不下血崩;淋證;帶上

【生態環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去凈泥土,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l-3m。莖直立,表面有縱溝,密被短柔毛,皮層纖維,基部木質化。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全裂,裂片3-11枚,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深綠色,有粗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被短綿毛托葉小,離生,披針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雄蕊5,花絲細長,花藥大;雌花簇生于葉腋,綠黃色,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花被小膜質,雌蕊1;于房圓球形,花柱呈二歧。瘦果卵圓形,長4-5mm,質硬,灰褐色,有細網狀紋,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花期 5- 6月,果期 7一 8月。

【功效分類】祛瘀藥

性味】苦;性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9-15g。

【出處】《中華本草》

關于“麻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老鸭窝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人人人玩人爽精品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