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滲性腹瀉
A+醫學百科 >> 高滲性腹瀉 |
在正常人,食糜經過十二指腸進入空腸后,其分解產物已被吸收或稀釋,電解質趨穩定,故空回腸內容物呈等滲狀態,其滲透壓主要由電解質構成。如果攝入的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或藥物(主要是2價離子如Mg2+或SO2-4)是濃縮、高滲而又難消化和吸收的,則血漿和腸腔之間的滲透壓差增大,血漿中的水分很快透過腸粘膜進入腸腔,直到腸內容物被稀釋成等張為止。腸腔存留的大量液體可刺激腸運動而致腹瀉。 這種腹瀉稱為高滲性腹瀉.
高滲性腹瀉的病因
- 高滲性藥物: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制酸藥如氧化鎂、氫氧化鎂;脫水劑如甘露醇、山梨醇;降氨藥如乳果糖等。
- 高滲性食物:主要是某些碳水化合物,由于水解酶缺乏或其他原因而不被腸粘膜吸收,形成高滲透壓的腸內容物引起腹瀉。常見原因是食物糖的消化酶不足,以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最常見。乳糖吸收不良在中國很普遍,健康漢族人中的發生率為78%~88%。其中55%~65%的人攝入牛奶或乳制品后發生水瀉、腹絞痛、腹脹和排氣增多癥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癥。這是因為未消化的乳糖聚積,使腸內滲透壓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腹瀉。
高滲性腹瀉的特點
- 禁食或停藥后腹瀉停止;
- 腸腔內滲透壓超過血漿滲透壓;
- 糞便中含有大量未經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藥物。
參看
出自A+醫學百科 “高滲性腹瀉”條目 http://www.crossoverdream.com/w/%E9%AB%98%E6%B8%97%E6%80%A7%E8%85%B9%E6%B3%BB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高滲性腹瀉”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