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發育不良
A+醫學百科 >> 髖關節發育不良 |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包括下面三個層次之典型病變: (1)髖關節發育不良(2)髖關節半脫位(3)髖關節完全脫臼。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嬰兒或兒童的髖關節不是因為受傷、感染并發癥、各種肌肉麻痹或其他神經病變引起的問題。
目錄 |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
所以可能是有遺傳因素決定的先天性原因,加上一些外在機械性的因素而引起。典型的髖關節脫臼,其發生率約為千分至一點,若加上髖關節半脫位及發育不良的情形,估計在千分左右。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診斷
如何在嬰兒階段早期發覺或診斷
臨床觀察下列異常,父母或照顧嬰兒者可察覺單側完全脫臼或半脫臼的情形:
(1)兩下肢長短不一,且患側下肢活動力較差。
(2)一側(患肢)髖關節較不易向外展開。
(4)一側(患側)的大腿粗隆向上外凸起。
醫護人員可利用下列理學檢查項目評估診斷:
(1)髖關節不穩定的可向外脫位或可復位(Barlow & Ortolani Sign)。
(2)患側髖關節不隨骨盤同步移動(Telescoping Sign)。
(3)兩腿屈曲90o時,患側較低(Allis Sign或Galeazzi Sign)。
X光檢查在3至4個月內的嬰兒助益不大,一般用來分析及判斷骨骼發育不良的情形。若只有發育不良之情形,上述檢查均不易察覺。
近日,以超音波檢查評估可以彌補上述檢查的盲點。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鑒別診斷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鑒別診斷:
1、單純性先天性髖脫位
(1)髖關節發育不良:又稱為髖關節不穩定,X線片常以髖臼指數增大為特點,多數采用髖關節外展位而隨之自愈,約1/10將來發展為先天性髖脫位,還有少數病例持續存在髖臼發育不良,年長后出現癥狀。
(2)髖關節半脫位:X線片有髖臼指數增大,髖臼覆蓋著部分股骨頭,這是一種獨立的類型,可長期存在而不轉化為全脫位。
(3)髖關節全脫位:股骨頭完全脫出髖臼,根據股肌頭脫位的高低可分為四度:
Ⅰ度:股骨頭僅向外方移位,位于髖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相當于髖臼外上方水平;
Ⅲ脫出的股骨頭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Ⅳ脫出的股骨頭上移達骶髂關節水平。
2、畸形型先天性髖脫位
典型者呈雙髖脫位,雙膝關節處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兩足平足呈外旋位,還常合并上肢畸形。
如何在嬰兒階段早期發覺或診斷
臨床觀察下列異常,父母或照顧嬰兒者可察覺單側完全脫臼或半脫臼的情形:
(1)兩下肢長短不一,且患側下肢活動力較差。
(2)一側(患肢)髖關節較不易向外展開。
(4)一側(患側)的大腿粗隆向上外凸起。
醫護人員可利用下列理學檢查項目評估診斷:
(1)髖關節不穩定的可向外脫位或可復位(Barlow & Ortolani Sign)。
(2)患側髖關節不隨骨盤同步移動(Telescoping Sign)。
(3)兩腿屈曲90o時,患側較低(Allis Sign或Galeazzi Sign)。
X光檢查在3至4個月內的嬰兒助益不大,一般用來分析及判斷骨骼發育不良的情形。若只有發育不良之情形,上述檢查均不易察覺。
近日,以超音波檢查評估可以彌補上述檢查的盲點。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治療
在嬰兒期(小於一歲)必須遵守下列三大原則:
(1)完整復位。
(2)恢復髖關節穩定性。
(3)重塑正常的髖關節骨(包括軟骨)。
一般在半歲之下,以麻醉或不麻醉嘗試復位后,以各種不同的髖外展支架或吊帶固定2至4個月(圖2);而半歲以上支架常需改以人字石膏副木圖定。而后佐以外展支架6個月至1年,以促進骨骼正常重塑。
結果如何
上述治療步驟可使60~80%的患側恢復正常,其余必須考慮開刀方式治療。愈是能早期察覺,確定診斷治療,結果恢復愈快,預后更好。
參看
關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