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積液
A+醫學百科 >> 鞘膜積液 |
由睪丸下降時鞘狀突的腹膜衍生來的鞘膜具有分泌功能,鞘膜的漿膜面可分泌液體,其可通過精索內靜脈和淋巴系統以恒定的速度吸收,當分泌增加或吸收減少時,鞘膜囊內積聚的液體超過正常量而形成囊腫者,則稱之為鞘膜積液。鞘膜積液的手術療法效果良好。近年來也有單純行鞘膜囊腫穿刺抽液后注藥治療,不用手術,但術后并發癥問題尚有爭論。 嬰幼兒鞘膜積液多能在發育過程中自行吸收,故除非積液巨大一般不予治療。
目錄 |
生理基礎
正常睪丸鞘膜囊內有少量液體(2~3ml),供滑潤、保護睪丸用,如果液體過多即為鞘膜積水。而鞘膜積液的概念應包括鞘膜積水、鞘膜積血、鞘膜積膿和鞘膜乳糜腫。它的病因較多,炎癥、外傷、腫瘤等陰囊和睪丸病變均可引起鞘膜積液。鞘膜積液中以睪丸鞘膜積液最為常見,各個年齡組均可發病。
鞘膜積液在熱帶地區發病率高,與血絲蟲感染有關系,故平時防蚊措施是重要的。在農村中,由于各種原因,鞘膜積液的治療重視不夠,往往因嚴重的鞘膜積液而損害雙側睪丸功能。故應呼吁早期求醫治療。嬰幼兒的鞘膜積液是先天性的,隨著年齡生長發育,淋巴系統功能健全,多可自行吸收,不需急于治療,可動態觀察、定期復診。
病因及分類
睪丸由腹膜后下降至陰囊時腹膜隨之下降,成為睪丸鞘膜。包繞睪丸副睪的鞘膜為鞘膜臟層其外尚有一層為鞘膜壁層。兩層之間僅有很少量液體。隨睪丸下降的鞘突則在出生后完全閉合成為條索狀物。若鞘突完全未閉合,腹腔內液體(腹水)可沿其未閉合的管腔流至睪丸周圍或停留于精索某一段上形成鞘膜積液稱為先天性或交通性鞘膜積液。睪丸固有鞘膜兩層間積有過多液體,則為睪丸鞘膜積液。
解剖部位分類
(1)睪丸鞘膜積液 :為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腹膜鞘狀突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正常的應閉合,如果腹膜鞘狀突在出生以后未閉或睪丸部鞘膜囊內液體超過正常量,即可形成各種類型的鞘膜積液 。圍繞睪丸的鞘膜囊內液體增多,形成圓形或梨形囊腫。睪丸和附睪被積液所包繞,多不易捫及。若睪丸下降不全或異位發生積液者,則表現睪丸所在位置的囊性腫物,如腹股溝區,恥骨旁區等。
(2)精索鞘膜積液 :腹膜鞘狀突在睪丸上方和腹股溝內環處閉合,精索部鞘膜未閉合積液而形成。不與腹腔及睪丸鞘膜囊相通。可發生于精索部或腹股溝管內,呈圓形、橢圓形。
(3)睪丸精索鞘膜積液 :腹膜鞘狀突閉合位于內環處或內環至精索部。呈梨形囊腫,梨柄朝向腹股溝區,可延伸至內環。不與腹腔相通,不能壓縮,囊腫大小不隨體位改變而變化。液體多、張力大時睪丸、附睪和精索不易捫及。
(4)交通性鞘膜積液 :腹膜鞘狀突完全未閉合,鞘膜囊與腹腔相通。囊內積液可經精索部鞘膜腔自由出入,故可壓縮,其大小隨體位改變而變化。實際上與先天性腹股溝斜疝相同,唯鞘膜管腔較疝頸腔窄小,僅容液體流經,腸管和網膜等不能降入鞘膜囊內。
按病程和起病情況分類
(1)急性鞘膜積液 :有明顯的病因,如陰囊外傷或陰囊內炎癥,致使鞘膜囊迅速積液而增大,局部癥狀加重,可伴有全身癥狀。睪丸腫瘤在發展過程中,亦可突然發生鞘膜積液 。急性積聚的液體量不多,一般只30—40ml,在急性病變痊愈后多能自行吸收,但也有一部分不能吸收者則轉為慢性。
(2)慢性鞘膜積液 :多無明顯誘因,有時可見于陰囊慢性損傷局部手術以后,此亦可并發于陰囊內某些疾病,如腫瘤、結核、梅毒等,其鞘膜囊在不知不覺中增大,而無明顯癥狀。積液量很不一致,多者可超過1000ml。

鞘膜積液臨床表現
1.少量積液可無癥狀。若積液巨大,則有陰囊下墜不適,或排尿及性功能障礙。
2.陰囊部可見梨形或橢圓形腫塊,囊性,透光試驗(+),如合并感染則透光試驗(-)。
3.如為交通性鞘膜積液,則腫塊大小可隨體位的改變而改變。
鞘膜積液的危害有哪些?
正常睪丸鞘膜囊內有少量漿液存在,性質與腹腔內漿液相似,有滑潤作用,能使睪丸在其中自由滑動。在正常情況下鞘膜囊壁有分泌和吸收漿液的功能,并使其容量保持穩定。若鞘膜本身及周圍器官或組織發生病變,使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衡時,則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鞘膜積液。本癥經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臨床的重要性在于鞘膜內長期積液,內壓增高,而使睪丸缺血,睪丸生精功能不良,導致不育。同時成人巨大鞘膜積液影響正常性生活,也可導致不育。
睪丸鞘膜積液對男性生育有一定的影響,主要原因有:
輔助檢查
鞘膜積液診斷較易,不需特殊檢查。但如需要排除睪丸腫瘤,則可進行前列腺、精囊腺、陰囊和陰莖的超聲檢查。各類鞘膜積液做透光試驗時均為陽性(透光)有一種睪丸鞘膜積液因時間較長,鞘膜壁層特厚。透光試驗可以為陰性(不透光)對鞘膜積液不能肯定診斷,只要時間較久,鞘膜壁層特厚透光試驗可以為陰性(不透光)。對鞘膜積液不能肯定診斷,只要能排除疝的可能時可進行試驗性穿刺。鞘膜積液抽出的液體為淡黃色透明液體。
鞘膜積液需要做哪些檢查?
1、基本檢查:睪丸鞘膜積液質軟,有彈性和囊性感,觸不到睪丸和附睪,透光試驗陽性。精索鞘膜積液位于腹股溝或睪丸上方,與睪丸有明顯分界。睪丸精索鞘膜積液時 陰囊 有梨形腫物, 睪丸 亦捫不清。交通性鞘膜積液時,臥位積液囊可縮小或消失。
2、進一步檢查:B超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對疑為睪丸腫瘤引起的繼發性睪丸鞘膜積液有重要意義、
診斷依據
- 陰囊部囊性腫塊,透光試驗(+),如鞘膜增厚,則透光試驗(-)。
- 精索鞘膜積液,一般體積較小,位于睪丸上方。
- 睪丸鞘膜積液,如積液較多,則往往摸不到睪丸。
- 交通性鞘膜積液,囊腫的大小可隨體位變化而變化。
鑒別診斷
鞘膜積液應與膜股溝斜疝和睪丸腫瘤相鑒別,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尤應注意有無腹股溝疝合并存在。
睪丸鞘膜積液的治療
(1)初生嬰兒在睪丸鞘膜積液常在兩歲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進行治療。若兩歲后尚不消失。則行穿刺抽液。多數經抽吸后,不再復發。此法不適用于成年人。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長大如初。
(2)注射治療: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內注射具有刺激性藥物如硅寧、魚肝油酸鈉等,使發生炎性粘連。以消滅鞘膜腔。此法反應較大,粘連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積液。給手術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目前使用較少。
(3)手術治療:先天性鞘膜積液不能用上兩法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的目的是在內環處將疝頸做高位結扎,阻斷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處理。精索鞘膜積液可將積液的包囊完整剝除。如剝除困難,亦可剪開囊壁,做翻轉縫合術。睪丸鞘膜積液的有效手術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轉縫合術。
相關病例報道
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附屬醫院疝氣(鞘膜積液)中心部分患者病例分析:
劉XX 男3歲半 家住廣東佛山 診斷:精索鞘膜積液 初診日期:2006年3月20日
患者家長劉先生電話闡述:小兒行走時步態異常,睡覺時陰囊比平常顯大,能摸到睪丸,在睪丸上方摸著好象有條管子,有時覺得挺硬,在當地醫院彩超檢查:兩側睪丸范圍16x8mm,大小正常,內回聲均勻,內血流信號未見異常。右側腹股溝區可探及液性暗區,范圍約52x28mm,內透聲好,與睪丸鞘膜不相通。超聲診斷:精索鞘膜積液。采用我院獨創中藥“熏洗熱敷”療法遠程指導治療。用藥20天后電話反饋:積液明顯縮小了,變軟了..囑其再購一療程藥物鞏固治療。兩療程后彩超報告一切正常。家長劉先生一家欣喜萬分,隨后陸續介紹5名小兒疝氣患者(其中2名為鞘膜積液患者,其他3名為小腸疝氣患者)接受我院中醫保守治療。均獲痊愈。
孫xx 8歲 家住河南新鄉市 診斷:交通型鞘膜積液 初診日期:2007年6月20日
患小兒鞘膜積液5年晚上睡覺時就消,起床后活動就出來了.吃雪糕或腳底受涼就明顯增大.感覺光滑透亮,沒有疼痛。柔軟,擠壓一會兒可以消失。到我院診治,囑其運動后站立,腫塊凸現,“核桃”大小,透光試驗為陽性,采用我院中藥“熏洗熱敷”療法治療一個療程后,劇烈運動后還有少許積液,遂鞏固用藥一個療程痊愈,至今沒有復發跡象。
王xx 16個月 家住鄭州市上街區 診斷:外傷型睪丸鞘膜積液 初診日期:2008年2月16日
在三四個月時,就發現睪丸兩邊都有點大,并且差不多大小,八九個月時曾從床下摔下,當時哭的不厲害.后來過了一個多月,發現左邊睪丸變大,兩邊差別很明顯,左側睪丸明顯偏大、腫脹,不痛不紅。到醫院檢查為外傷型睪丸鞘膜積液。采用我院疝氣中心中藥“熏洗熱敷”療法治療一個療程積液明顯縮小,鞏固治療一個療程后徹底康復。
張先生 38歲 家住安徽阜陽 診斷:睪丸鞘膜積液 初診日期:2004年8月16日
患睪丸鞘膜積液5年在我院就診時,自述無明顯不適,有輕微墜、脹感。平躺也不會變小。就診時,腫塊有“雞蛋大小”做透光試驗檢查為陽性(腫塊透光)腫塊包裹睪丸。腹股溝部位無異常,診為睪丸鞘膜積液。采用我院熏洗熱敷療法,用藥一個療程(30天)復查積液明顯縮小至“棗樣”大小,原方再用藥1個療程后電話反饋:積液沒有了,感覺睪丸與另一側大小差不多。囑其到當地彩超檢查。未發現異常。隨訪半年無異常,未再復發。
李先生 68歲 家住鄭州新密市 診斷:巨大型睪丸鞘膜積液 初診日期:2007年11月6日
患者自述左側陰囊逐漸增大,無痛感,站立較久時有墜脹感。平躺或用手按壓不會消失。摸不到睪九,左睪丸經過超聲檢查是鞘膜積液,有“鵝蛋”大小,彩超檢查:左睪丸41mmX21mm,右35mmX21mm,實質回聲均,邊界清。附睪左13mmX9mm右10X9mm大小正常,內部回聲均勻。左側陰囊明顯腫大,其內無回聲區增大,包繞睪丸、附睪。范圍65mmX43mm。用手電筒從陰囊底部照射可見明顯紅光(透光試驗陽性)診為睪丸鞘膜積液于本院采用“介入抽液”配合中藥“熏洗熱敷”療法治療一個療程積液消失,鞏固一個療程。隨訪半年無異常。
中醫對鞘膜積液的認識
鞘膜積液,中醫學稱為"水疝"。臨床表現為陰囊的一側或兩側腫大如水晶、不紅不熱、下控睪丸、上引小腹、瘙癢流水或寒濕之邪、久郁化熱,亦可見陰囊紅腫、小便短赤等證。多因厥陰肝經之脈不得疏利,復受寒濕或濕熱郁結所致。
方一
[來源]《中醫雜志》(10)1981年
[用法]上藥共研粗末,加清水300-400毫升煎熬,去渣取液,倒入碗內,待微溫時,把陰囊全部浸泡在藥液中,每次浸泡20-30分鐘。每日劑,浸泡2-3次。下次用時將藥液加溫,用藥前先用溫開水洗凈外陰部。
[功效]收斂消腫。適用于小兒原發性和繼發性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交通性鞘膜積液等。
方二
[來源]《浙江中醫雜志》(6)1983年
[用法]上藥加清水,煎2次,去渣,兩汁混合倒入碗內,待溫先浸后洗陰囊,每次浸泡30分鐘。每日劑,浸洗2-3次。
方三
[來源]《新中醫》(9)1982年
[用法]先將上藥搗碎,加清水約700毫升煎煮沸30分鐘,將藥液倒入碗內,待溫與皮膚溫度相近時,把陰囊全部放入藥液內浸洗30分鐘。每日浸洗2次,2日劑,連用8劑。
[功效]溫經、收濕、消腫。適用于睪丸鞘膜積液。
【處方】
組成 母丁香粉40克,壓粉裝瓶備用。
用法 先將肚臍洗凈擦干,取2克藥粉放入肚臍中,然后蓋敷料1塊,用膠布固定,每隔2天換藥1次,20天為1療程,間歇10天,再行第2療程。
主治 睪丸鞘膜積液。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于鞘膜積液的相關提問
關于“鞘膜積液”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