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肺結核
A+醫學百科 >> 繼發性肺結核 |
繼發性肺結核又稱成人型肺結核,為已感染過結核病的患者,在原發病變已靜止或甚至痊愈一個時期后,又發生了活動性肺結核,其發病有兩種可能:一為陳舊的原發灶內結核桿菌又重趨活動,引起病灶復燃,稱內源性復發;一為原發感染已治愈后再次由外界感染結核桿菌而發病,稱外源性重染。續發性肺結核多見于12歲以上年長兒童及少年,主要病型為浸潤型肺結核。
繼發性肺結核從病理和X線形態特點上有滲出性肺結核、增生性肺結核、纖維干酪性肺結核、干酪性肺炎、空洞性肺結核、結核球、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等的區分。繼發性肺結核病變形態很少是單一性的,常常是多種形態并存,以其中一種為主。
由于強有力高效化療的推行,病理和X線形態上區分對治療意義不大,但對鑒別診斷仍有一定幫助。繼發性肺結核容易形成干酪樣壞死和空洞,排菌者較多,在流行病學上更具有重要性。
目錄 |
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有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少數病人可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的癥狀,健康體檢時才發現。起病緩慢,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少數病人可有結核變態反應引起的過敏表現:結節性紅斑、皰疹性結膜炎和結核風濕癥等。
肺部體征不明顯,病變較為廣泛時可有相應體征,比如叩診濁音、支氣管肺泡呼吸音等,有明顯空洞或局部有支氣管擴張時可聞及中小水泡音。
糖尿病、塵肺、胃大部切除術、慢性腎功能衰竭、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術后、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當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時應懷疑是否合并了肺結核。
診斷
請參閱詞條肺結核
治療
與原發性肺結核不同,肺門淋巴結不腫大;浸潤性病灶容易液化發生空洞,繼而可在一側或兩肺的中下部發生廣泛的支氣管播散性病變。圓形密度較高 的病灶直徑超過1.5cm者稱結核瘤或干酪球。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和X線表現,約半數以上可在痰中找到結核菌。浸潤型肺結核的浸潤性病變需與各種肺炎和肺部真菌病相鑒別;空洞性病變應與肺膿腫、肺囊腫、肺包蟲 病相鑒別;結核瘤應與肺膿腫、動靜脈瘺 及肺部各種良性、惡性腫瘤相區別。如能早期發現和治療,病灶多吸收或纖維硬結。如人體抵抗力低下或延誤治療,病變進展惡化可演變成干酪性肺炎。如病程呈慢性遷延,空洞不閉合且反復出現新的播散病灶,后有廣泛的纖維性病變致縱隔移位,逐漸發展為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在兒童少見。浸潤型肺結核病人多排菌,故應隔離并積極治療。治療原則同成人肺結核。干酪球或陳舊空洞經內科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外科切除手術治療。
參看
參考文獻
- 《臨床診療指南 結核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
- 《臨床結核病學》唐神結主編
- 《協和呼吸病學》蔡柏薔、李龍蕓主編
關于“繼發性肺結核”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