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雞屎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雞屎藤
Bái Jī Shǐ Ténɡ
白雞屎藤
別名 臭皮藤、臭莖子、迎風子、飛龍接骨、青龍跌打
功效作用 黃疸痢疾食積痞塊經閉
英文名 Herb of Tomentose Fevervine
始載于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歸經 膽經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白雞屎藤.版本一

  

基本信息

【藥名】白雞屎藤

【別名】飛龍接骨、青龍跌打

【漢語拼音】bai ji shi teng

【英文名】Herb of Tomentose Fevervin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ssus repens (Wight et Arn.)Lam.[Vitis repens Wight et Arn.]

【歸經】脾;肝;膽經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科屬分類】茜草

【主治】濕熱痢疾;癰腫疔瘡;濕疹瘙癢毒蛇咬傷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600m左右的山坡、路旁曠地或河谷兩岸的疏林中。

【采收和儲藏】秋季割取莖藤,切段,曬干或鮮用。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及臺灣、貴州、云南等地。  

植物形態

白粉藤 草質藤本,長達數米。卷須二叉狀分枝,與葉對生;小枝通常被白粉,枝稍帶肉質,綠色,橫切面為鈍四角形,有縱條紋,干時易在節上脫離。單葉互生;葉輛長4-5cm,無毛;托葉斜菱形,基部楔形;葉片膜質,心狀卵形或狹卵形,長5-10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疏銳小鋸齒或有時僅3淺裂,上面綠色,平時表面灰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花兩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長約3cm,被疏柔毛,少花,第1次分枝呈傘形狀;花梗長約3mm,基部常有小苞片;花萼盤狀,全緣,外有微柔毛及睫毛;花瓣4,分離;雄蕊4,與花瓣對生;花盤杯狀,子房略短于雄蕊,花柱極短,近鉆形。漿果肉質,倒卵形或球形,長約6mm,熟時紫色。種子1顆。花期夏、秋季。  

性狀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倍量,或絞汁飲。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出處】《中華本草》  

白雞屎藤.版本二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Bái Jī Shǐ Ténɡ

【別名】臭皮藤、臭莖子、迎風子(《植物名實圖考》)。

【考證】出自1.《貴州民間藥物》。

2.《植物名實圖考》:臭皮藤,江西多有之,一名臭莖子,又名迎風子。蔓延墻屋,弱莖糾纏。葉圓如馬蹄而有尖,濃紋細密。秋結青黃實成簇,破之有汁甚臭。土人以洗瘡毒。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毛雞屎藤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藤狀灌木。小枝密被白色柔毛。葉對生,具柄,葉片卵形、卵狀矩圓形至披針形,長5~7厘米,寬3~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兩面均密被白色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老時脫落。圓錐花序腋生及頂生,分枝為蝎尾狀的聚傘花序;花白紫色,無柄;萼狹鐘狀,長約3毫米;花冠管長7~10毫米,被粉狀柔毛。果球形.黃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林下、河邊陰濕處。分布廣西、廣東、貴州等地。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治黃疸,痢疾食積痞塊,經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

①治黃疸:白雞屎藤根二至三兩,黃豆半升。共磨成漿,煮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肝炎:白雞屎藤、水蘇麻、大小血藤、白薇各三至五錢。煎水服。

③治積食飽脹,小兒疳積蛔蟲腹痛:白雞屎藤根一兩,煎水服。

④治婦女血虛經少或千血癆:白雞屎藤根一兩,小血藤三錢。燉肉吃。

⑤治紅白痢:白雞屎藤葉一兩,加紅糖五錢,煎水服。

⑥治痞塊腹脹:白雞屎藤根、石菖蒲凌霄花根、通打根、刺老包根各三錢。搗絨,加酒炒熱,包患處。另用一劑煎服。

⑦治胃氣痛:白雞屎藤根研末,用五分吞服。(②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關于“白雞屎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丁香五月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你懂的 | 亚洲精品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