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扶
A+醫學百科 >> 承扶 |
承扶,經穴名。亦作扶承。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肉郄、陰關、皮部。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點。布有股后皮神經,坐骨神經,及與坐骨神經并行的動、靜脈。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大便難,及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或癱瘓等。直刺1-2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目錄 |
承扶
承扶
Chengfu(BL 36)
標準定位
取法
俯臥位,在臀橫紋正中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坐骨神經、內收大肌。皮膚厚,由股后皮神經的臀下皮神經分布。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闊筋膜。在半腱肌和股二頭肌之間,或穿經股二頭肌長頭刺入坐骨神經干。坐骨神經由梨狀肌下孔離開骨盆,出現在臀大肌的深面,位于出入骨盆結構的最外側。該神經在臀區和股后區的體表投影在髂后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之間連線中點稍外側,和股骨內、外側髁之間連線中點,以上三點的連線上。
功用
主治病癥
1.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腰骶神經根炎,下肢癱瘓,小兒麻痹后遺癥;
刺灸法
刺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脹,有閃電樣感向下肢放散。
[別名]肉郄,陰關,皮部。
[名解]
1)承扶
。承,承擔、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外散。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下行的地部經水和經水中夾帶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經經水在上、次、中、下髎四穴處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氣血物質實已變為經水與脾土微粒的混合物。
氣血物質在本穴的變化為吸熱氣化,水濕氣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則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質質干堅硬,能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隨膀胱經經水流失的脾土,故名承扶。
2)肉郄
肉,肌肉也,脾土也。郄,孔隙也。肉郄名意指膀胱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運行緩慢。本穴物質為水液與脾土物質的混合物,其運行變化為水液氣化而脾土屯固,脾土的運行量小,如從小孔中運輸一般,故名肉郄。3)陰關。陰,陰液也,地部經水也。關,關卡也。陰關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水在此被關卡不能下行。理同承扶名解。
4)皮部
皮部,天部也,氣也。皮部名意指膀胱經經水在此氣化為天部之氣。理同承扶名解。
[氣血特征]
氣血物質為地部脾土水濕及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
脾土物質屯固于穴周,水濕氣化后則循膀胱經上行。
[功能作用]
燥濕生氣。
[治法]
[注]
臀部是人體肌肉最為豐滿之處,它之所以豐滿,是由于有膀胱經經水對脾土微粒的運化以及本穴對脾土物質的固化作用,但這只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則是人體自身重力場的作用,人體大系統重力場的中心在三焦中的二腎,遠者為高、為外,近者為低、為內,而脾土物質屬陰中之太陰,在人體重力場的作用下它無法從腰臀部的低地勢外走足膝部的高地勢,因此脾土物質會屯固于人之臀部。
關于“承扶”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