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
A+醫學百科 >>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 |
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Farbers syndrome)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上常以小關節受累、皮下結節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為特征性病理變化。該病征又稱播散性類脂肉芽腫病、神經酰胺沉積病、Farber脂肪肉芽腫等。
目錄 |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2、由于神經酰胺酶的缺乏,神經酰胺不能分解為鞘氨醇和脂肪酸,因而蓄積于腦、內臟、皮下結節中。
(二)發病機制
由于溶酶體內的酸性神經酰胺酶(acid cerami-dase)活性缺乏,導致酸性神經酰胺累積,所累積的酸性神經酰胺類密度極低,多在全身小關節周圍的皮下沉積,也可沉積在喉部,聲帶周圍和肺部。累積物質的生化分析證明其主要成分有神經酰胺和神經節苷脂兩類糖脂。
由于近年有人發現神經酰胺可能是介導神經元程序性死亡的第二信使,故本病發病機制可能與細胞內糖脂的過度累積有關。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癥狀
(一)臨床特點
1、發病人群。該病征可見于各年齡段人群,數月嬰兒即可發病,臨床上以小兒多見。
2、特征性表現。
(1)小關節明顯受累。小關節出現腫脹、變形和疼痛。這是本病征的一個特征性病變。
(2)皮下結節。常見于關節周圍和皮下組織、眼瞼、脊柱、面部等突出部位,也可在喉部形成喉喘鳴、哭聲嘶啞、呼吸和發音困難等特征性病征。
(3)神經系統受累。多數患兒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表現,如運動障礙、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消失、吞咽困難、進行性智力發育障礙等。
(4)部分患兒容易合并有呼吸道感染。
3、肝臟功能損傷?;純嚎梢娪?a href="/w/%E8%82%9D%E8%84%8F%E8%82%BF%E5%A4%A7" title="肝臟腫大">肝臟腫大,伴周期性發熱。
4、其他癥狀。如嘔吐、惡心、不規則發熱、眼底黃斑有輕度櫻桃紅色點,中心凹水腫等癥狀。
(二)診斷要點
1、結合臨床特點、病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可做初步診斷。
2、確診需要依靠病理活檢。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診斷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檢查化驗
檢查項目包括:
(一)實驗室檢查
1、血液常規??梢娪醒t細胞減少或血紅蛋白下降,合并感染時白細胞中度增多(15~20)×109/L。
2、尿液常規。有助于了解腎臟是否受累。
4、病理檢查。對本病征的確診有重要價值。
(1)可見關節周圍軟組織和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其他受壓部位,有管狀或結節狀腫塊,在體壁和內臟的漿膜面有油脂狀帶黃色的斑點。
(2)皮下結節病理變化早期示大片組織細胞,散在淋巴和漿細胞浸潤,較快出現含有PAS陽性物質的泡沫細胞,最后形成空泡壞死、纖維化。
(二)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受累骨和關節表現為骨質疏松、結構紊亂、關節破壞及其周圍硬化。
2、眼底檢查??梢娧鄣S斑有輕度櫻桃紅色點,中心凹水腫等癥狀。
3、喉鏡檢查。可見喉部結節。
(三)其他檢查
部分智力發育障礙患兒還應該做智力測試。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本病征應與小兒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結節性脂膜炎等疾病鑒別,結合臨床特點及相關檢查即可區別。
1、小兒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多關節病型。
該型1歲以內罕見,類風濕因子陰性,主要以長期的高熱或低熱,多關節或少數關節腫痛,,但無關節變形或骨質損害。可伴有皮疹、肝、脾和淋巴結腫大,血沉明顯增快,白細胞增多或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血中無細菌生長,抗生素無效而激素治療有效為主要臨床表現。
若治療不及時,常發展至心肌炎、心包炎、肝硬化、腦病、嚴重貧血等不同內臟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2、結節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病)
本病特征為成批反復發生的皮下結節,結節有疼痛感和顯著觸痛,大多數發作時伴發熱,可有肝、淋巴結大及巨脾。常見于兒童發病,結節多見大腿,約1~2cm直徑,質軟、紅、稍痛,數周后自行消退有皮膚凹陷和色素沉著。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并發癥
1、容易合并發生呼吸道感染。
3、喉部結節容易引起聲音嘶啞、喘鳴,結節過大者甚至可出現吸入性呼吸困難。
4、進行性智力障礙。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該病征為先天遺傳性疾病,預防方法如下:
1、普及相關醫學教育知識,提高人們對先天性疾病的認識及預防。
2、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癥)、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咨詢工作。
3、孕婦盡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在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的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染色體檢查。
4、產前。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要明確是否要終止妊娠,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遺癥,是否可治療,預后如何等等。
5、采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中醫治療
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本病征無特殊治療方法,臨床上僅可對癥治療。
2、內科藥物治療??稍囉?a href="/w/%E7%B1%BB%E5%9B%BA%E9%86%87" title="類固醇">類固醇、甲氨蝶呤或其他化療藥物,可起緩解作用,但總體療效不佳,副作用較大。臨床上不常用,主要適用于重癥患者。
3、骨髓移植療法。有報道該病征應用骨髓移植療法,可見到皮下結節減少,關節活動改善,但受累內臟明顯無變化。但具體療效不確切。
4、對癥療法。及時糾正患者病理狀態,延緩病情發展。
(二)預后
1、預后不良,病情難以控制。
2、本病征呈進行性過程,多在2歲前死亡。
參看
關于“小兒播散性脂肪肉芽腫綜合征”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