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苔
A+醫學百科 >> 剝苔 |
剝苔,病狀名。指舌苔剝落。如長期剝蝕如地圖狀,多屬蟲積。若在熱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內全部消失,舌光絳,或如鏡面,多是正不勝邪,肝腎真陰虧損而邪氣內陷的重證。《辨舌指南》:“舌苔忽剝蝕而糙干為陰虛,剝蝕邊仍有膩苔為痰濕。”
【剝苔】舌苔全部或部分剝落的苔質。全部剝落,而且不復生,全舌面光潔如鏡,稱為光剝舌,又稱鏡面舌、光瑩舌。主陰津枯竭,胃氣將絕。若舌質淡紅而光瑩無苔,為脾胃損傷,氣血兩虧已極;若舌紅絳而光瑩,為胃腎陰液枯竭,水涸火炎的危候。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余處斑駁殘存界限明顯的舌苔,稱花剝苔,主胃之氣陰兩傷。若花剝苔兼見膩苔,多為痰濁未除,正氣已傷。若舌苔不規則的大片脫落,邊緣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圖,稱地圖舌,兒童多見,與陰虛體質有關,若剝脫處不光滑,似有新生顆粒的稱類剝苔,為久病氣血兩虛。類剝苔易剝易續生,故形狀多變。地圖舌則以剝苔經常轉移為特征。剝苔多見于兒童,久病體虛,或過敏體質。由于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退,造成營養不良,同時又出現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發熱,以及慢性病長期低熱,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導致胃氣損傷,津血不足,所以舌苔部分剝落,舌質偏淡,屬氣血兩虛。氣血兩虛的患者,臟腑生理功能減退,同時缺少各種腺體分泌物,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鹽類等生長舌苔所需的物質,而且口腔酸堿度不穩定,影響舌苔膜絲狀乳頭生長,所以新苔難以續生。過敏體質者容易出現粘膜水腫,故舌苔邊緣高突如框。舌中部苔增厚,是由脾胃功能減退,代謝產物增多等原因所致,中醫稱為"脾虛生濕”。
【辨證和治療】類剝舌和地圖舌是氣血兩虛和氣陰兩虛的征象。
出自A+醫學百科 “剝苔”條目 http://www.crossoverdream.com/w/%E5%89%A5%E8%8B%94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剝苔”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