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脈
A+醫學百科 >> 人體經絡 >> 沖脈 |
沖脈,奇經八脈之一。出《素問.骨空論》等篇。沖脈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為十二經脈之海。與生殖機能關系密切,沖、任脈盛,月經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稱血海。本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胸腹氣逆而拘急,躁熱,瘕疝,喘動應手,不孕,痿癥等。
目錄 |
沖脈循行部位
沖脈循行路線,所載多有出入。《針灸甲乙經》:“沖脈任脈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于咽喉,別而絡口唇。”本脈自小腹內起始,下出于會陰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內,其外行者經腹股溝中央的氣街(氣沖)部,與足少陰腎經交會,沿腹部兩側,上達咽喉,環繞口唇。
沖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并在此分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挾臍上行,與足少陰經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經咽喉,環繞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內;一支出會陰,分別沿股內側下行到足大趾間。
沖脈交會穴
會陰穴(任脈)、氣沖穴(足陽明經)、橫骨穴、大赫穴、氣穴、四滿穴、中注穴(足少陰經)、陰交穴(任脈)、肓俞穴、商曲穴、石關穴、陰都穴、通谷穴、幽門穴,共14穴。
沖脈病候
沖脈所發生的病候。《素問.骨空論》:“沖脈為病,逆氣里急。”《難經.二十九難》作“沖之為病,逆氣而里急。”又《靈樞.海論》稱沖脈為血海。《靈樞.五音五味》:“血氣盛而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澹滲(《針灸甲乙經》作滲灌)皮膚,生毫毛。今歸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沖任之脈,不榮口唇,故須不生焉。”說明沖脈與生殖關系密切。其病候有月經不調,崩漏,不育等。此外還主要表現為胸腹氣逆而拘急,躁熱,瘕疝,喘動應手,痿癥等。
沖脈生理功能
- 調節十二經氣血:沖脈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串全身,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沖。當經絡臟腑氣血有余時,沖脈能加以涵蓄和貯存;經絡臟腑氣血不足時,沖脈能給予灌注和補充,以維持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常生理活動的需要。故有“十二經脈之海”、“五臟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稱。
- 主生殖功能:沖脈起于胞宮,又稱“血室”、“血海”。沖脈有調節月經的作用。沖脈與生殖功能關系密切,女性“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這里所說的“太沖脈”,即指沖脈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沖脈未充,或后天沖脈受傷,均可導致生殖功能衰退。
- 調節氣機升降:沖脈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陰,隸屬于陽明,又通于厥陰,及于太陽。沖脈有調節某些臟腑(主要是肝、腎和胃)氣機升降的功能。
沖脈癥狀主要臨床表現
月經不調、經閉、崩漏、乳少、吐血。
沖脈氣逆可表現為氣從少腹上沖,或嘔吐,惡心,咳唾,吐血,或腹內拘急疼痛,胸脘攻痛,或妊娠惡阻。
沖脈虛衰可表現為月經量少色淡,甚或經閉,不孕,或初潮經遲,或絕經過早,少腹疼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男子陰器傷損或發育不良,胡須、陰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脈細弱。
沖脈氣結可表現為經行不暢,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脹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積塊,游走不定。
沖脈病機分析
沖脈具有調節十二經氣血之作用,沖脈氣機升降失司,則氣從少腹上沖,或嘔吐,惡心,咳唾,吐血;沖脈起于胞中,沖脈氣逆,則腹內拘急疼痛,胸脘攻痛,妊娠惡阻。“沖為血海”,有促進生殖能力及調節月經作用,沖脈虛衰,血海不足測月經量少色淡,甚或經閉,不孕,或初潮經遲,或絕經過早,少腹疼痛;血虛儒養功能減弱測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男子沖脈傷損則陰器不用;血海不足則發育不良,或須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脈細弱為虛衰之象。沖脈氣結,氣機失于調達測經行不暢,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脹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積塊,游走不定。
參看
|
關于“沖脈”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