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盆部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盆部和會陰 >> 盆部 >> 盆部的解剖步驟與方法 |
人體解剖學 |
|
1.將盆腔內的乙狀結腸與小腸推向腹腔,充分顯露盆腹膜腔,觀察盆內器官的排列關系,前為膀胱,后為直腸。兩者之間在女性有子宮,注意觀察子宮的位置是否正常。子宮底兩側為輸卵管和卵巢。在男性有精囊腺、前列腺等,但由于其位置較深,留待以后觀察。
2.用手指沿腹前壁和盆側壁分別向盆內作自前向后或左右方向的滑動,了解腹膜盆內移行情況。在男性觀察直腸膀胱陷凹,在女性觀察膀胱子宮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觀察子宮闊韌帶各部和卵巢懸韌帶。注意觀察盆內各器官和腹膜的關系。
3.剝離盆腹膜從盆側壁向盆內細心剝離腹膜至盆腔臟器,注意保持腹膜的完整性以便復原。
4.探查恥骨后隙 用手指或鑷子伸入膀胱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恥骨后隙。此間隙內有大量疏松結締組織,向上與腹部腹膜外組織相延續。間隙的底為恥骨前列腺韌帶(女性為恥骨膀胱韌帶),兩側為膀胱側韌帶。
5.分離并追蹤輸尿管和輸精管在男性標本,從盆后外側壁清理出輸尿管,在腹環處找到輸精管,分別向盆內追蹤至膀胱底,觀察左、右輸尿管在骨盆入口緣左側越過髂總動脈,右側越過髂外動脈始段后入盆腔,繼而在盆側壁越過閉孔血管和神經,最后在膀胱外側角處經輸精管前下方到達膀胱底。輸精管在精囊腺內側膨大形成輸精管壺腹。在女性標本,用上述方法清理輸尿管和子宮園韌帶??梢娸斈蚬茉谂鑲缺诳缭谨难?、閉孔血管后進入闊韌帶底部,在子宮頸外側約2厘米處經子宮動脈后下方到達膀胱底。
6.分離直腸上動脈在乙狀結腸系膜根部找出直腸上動脈,它是腸系膜下動脈的終支。向遠端追蹤其至直腸。
7.探查直腸后隙用手指或鑷子插入直腸后方,即可發現填以疏松結締組織的直腸后隙,其底即為盆膈。直腸兩側為直腸外側韌帶。
8.清理上腹下叢和腰交感干找出腹主動脈及其表面的腹主動脈叢,可見該叢向下延至腹主動脈末端,在兩髂總動脈之間入盆腔,延續為上腹下叢。上腹下叢再分為兩組,分別沿左、右髂內動脈的臟支分布到盆內臟器。清理上腹下叢周圍的脂肪結締組織,找出該叢深面較細的骶中動脈,但可不必細追它的起止點。
在腹后壁腰大肌的內側找出腰交感干,并追蹤向下,可見其經髂總動脈、靜脈的深面下行進入盆內,沿骶骨前方下行。
9.分離髂血管及淋巴結將盆后壁腹膜拉開,將已操作過的髂總動、靜脈向下追蹤至骶髂關節處,清理出它們的分支髂內、外動、靜脈。注意勿傷及跨過它們的結構,并觀察沿這些血管分布的髂總淋巴結及髂內、外淋巴結。
10.解剖女性生殖器,一側不剝離腹膜,保留完整的女性生殖器和腹膜的關系,另一側將腹膜剝除。依次觀察卵巢的形態、位置和毗鄰;輸卵管的分部,各部的形態;子宮的形態及其周圍的韌帶。搞清闊韌帶與卵巢系膜、輸卵管系膜的關系,子宮圓韌帶、子宮主韌帶、子宮骶韌帶的位置,行向及其在維持子宮位置中的作用。
如該標本較好,可將女性生殖器全套摘除制成標本。在制作標本時可剖開子宮及陰道壁,觀察子宮內膜及陰道粘膜。在已制成的標本上觀察子宮腔的分部,子宮體腔和子宮頸管,宮口前、后唇及棕櫚襞,子宮頸陰道部突入陰道的情況,陰道的前、后、側穹。
11.鋸斷尸體在第3、4腰椎間盤的高度將尸體橫斷,再將骨盆沿正中矢狀面縱分為左右兩半。
12.觀察正中矢狀斷標本①復習盆腔腹膜被覆臟器的情況及形成的陷凹。②觀察膀胱粘膜,膀胱三角的位置、構成、輸尿管間襞。③前列腺的位置、毗鄰。④精囊、輸精管壺腹和膀胱底的位置關系。⑤女性標本觀察子宮頸的陰道的關系及陰道后穹。
13.清理髂內動脈的分支,必要時可除去髂內靜脈及其屬支以利操作。在盆后壁找出經腰骶干與第Ⅰ骶神經之間出盆的臀上動脈和經第1、第2(或第2與第3)骶神經間出盆腔的臀下動脈與陰部內動脈。在盆側壁找出閉孔動脈及其上方的閉孔神經和下方的閉孔靜脈,追蹤至閉膜管,觀察是否有變異的異常閉孔動脈存在,如有,注意它的來源及其與股環的關系。試辨認膀胱上、下動脈和直腸下動脈。它們的起始部位不太恒定,可根據其分布范圍確定之。在女性盆腔,在子宮頸兩側找到與輸尿管交叉的子宮動脈,并向近端追蹤子宮動脈的起源。
14.觀察骶前靜脈叢及位于器官周圍的靜脈叢,即膀胱靜脈叢、直腸靜脈和女性的子宮和陰道靜脈叢。它們之間并無界線。
15.解剖骶叢 清理在盆后外側壁的骶神經前支和腰骶干,觀察骶叢的位置和組成,逐一追蹤各主要分支(臀上神經、臀下神經、坐骨神經、股后皮神經和陰部神經)至出盆腔處。
![]() ![]() |
|
關于“人體解剖學/盆部的解剖步驟與方法”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