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骱固定
A+醫學百科 >> 上骱固定 |
上骱固定(fixation),使用手法復位和外固定治療外傷性關節脫位的方法,為中醫骨傷科常用外治法。
中醫對關節脫位的記載較為豐富,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就描述了下頜關節脫位的整復方法,并且一直延用至今。《醫宗金鑒》的正骨八法也有許多用于治療關節脫位。
治療關節脫位的手法,稱上骱。從總的原則上說,上骱手法是正骨手法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于脫位與骨折的病理特點不同,故其手法也有自己的特點。因此,上骱手法只是正骨八法治療脫位的變通應用。上骱手法包括:①觸摸法。用手觸摸,細心體會脫出的骨端的程度和方向,為復位做好準備。②牽拔法。牽拔法是上骱的基本手法之一,牽拔時或用布帶協助對抗牽引,或是足蹬手牽,或是患者自身重量懸吊牽引。常用的有足蹬手牽復位肩關節脫位,懸吊法治療髖關節脫位等。③回旋法。分析脫位路徑,然后用原路返回的原則回旋復位,避開周圍軟組織的阻撓。如髖關節脫位的反問號復位法、肩關節脫位的牽引回旋法等。④屈伸法。當拔伸使骨端達到關節平面時,再屈伸或收展關節,使脫位關節復位的方法,如肘關節的屈伸復位法。⑤端提捺正。或四法聯合應用,或選一兩種手法單獨使用,常和牽拔法配合使用,如下頜脫臼、肩關節脫位整復時用手端托下頜或肱骨頭入臼等。⑥推拿按摩。使用理筋手法在復位前后輔助治療,如復位前采用點穴法以止痛,復位后采用捋順法以調理筋絡等。
固定是治療脫位的又一個重要步驟,以防止關節的再脫位,同時也提供了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的修復條件,預防習慣性脫位的發生。一般上肢關節脫位采用繃帶、三角巾懸吊等,下肢用砂袋、夾板、皮膚牽引等方式,將肢體固定在防止再脫位的體位上。固定時間根據損傷程度和性質來決定,一般要求1~3周。盡早進行關節的功能的鍛煉,以主動活動為主,輔以理筋手法,加速關節功能恢復。
出自A+醫學百科 “上骱固定”條目 http://www.crossoverdream.com/w/%E4%B8%8A%E9%AA%B1%E5%9B%BA%E5%AE%9A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上骱固定”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