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咬熱
對
鼠咬熱
的源代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編輯這個頁面須要登錄或更高權限!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自動確認用戶
如果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重試。A+醫學百科是一個開放式網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內容僅須要
花10秒鐘時間創建一個賬戶
。 如果您已經登錄,本頁面可能是受保護的內容。如果您認為有修改的必要,請
聯系本站管理人員
。
條目源代碼:
{{百科小圖片|bkgsi.jpg|}} ==基本介紹== [[鼠咬熱]](rat-bitefever,sodoku)系鼠類[[疾病]],人被鼠咬而傳染。 ==疾病病因== 病原體有兩種:一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或稱[[鼠咬熱螺旋體]],長約3~5μm,有[[鞭毛]],運動迅速,其所致疾病為[[螺菌]]熱(spirillnm fever,在日本稱為sodoku)。另一種為[[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長1~3μm,呈圓形、卵圓形或梭形等,其所致疾病為鏈桿菌熱(streptobacillary fever)。美國麻省哈佛山曾由牛奶引起此病流行,乃因乳牛被鼠咬所致,故又稱哈佛山熱。解放前我國朱世鏢(1940)曾從江西玉山報告鼠咬熱1例,年齡是22個月。 ==[[流行病學]]== 近年來鼠害猖獗,老鼠咬人之事時有發生,尖銳的鼠齒在刺入人體的剎那間,即可將[[細菌]]、[[病毒]]注入體內,而一些人(包括部分[[鄉村醫生]])對鼠咬引起的疾病不甚了解,常導致誤診而延誤治療。 病原體為一種小型[[螺旋體]]或一種[[桿菌]],依據病原的不同,[[癥狀]]各有不同。 ==疾病分類== 家鼠或其他嚙齒動物[[咬傷]]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實為兩種病原體各異、[[臨床表現]]不盡相同的疾病。病原體分別是小螺菌及念珠狀鏈桿菌,臨床上也按病原體分類將鼠咬熱分成兩型。本病散發于世界各地,但病例較少,中國僅見小[[螺旋菌]]引起的報道。經[[抗生素]]治療,預后較好。未經治療者[[死亡率]]達10%。兩型在[[感染]]方式、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各方面均有差異。 <b>小螺菌型</b> 病原體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屬螺菌科。長約3~6m, 似螺旋體,有2~6個規則螺旋,兩端尖銳,每端有一根或一束鞭毛,運動活潑,[[革蘭氏染色陰性]],在人工[[培養基]]上不生長,通過動物[[接種]]可被檢出。本型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亞洲為多。中國有散在病例報道,多在長江以南。鼠類是[[傳染源]],咬過病鼠的貓、豬及其他[[食肉動物]]也具有[[感染性]]。人被這些動物咬傷后得病,人群對本型普遍易感,以居住[[地衛]]生情況差的嬰幼兒及實驗室工作人員感染機會為多。人被病鼠咬傷后,小螺菌經[[傷口]]進入[[淋巴系統]]并引起[[局部淋巴結]]炎,進入血循環中可致[[菌血癥]]、[[毒血癥]]。[[潛伏期]]14~18天。起病急驟,表現[[寒戰]],[[高熱]]達40℃以上,持續3~6日,隨后[[體溫]]迅速降至正常,經3~7天間歇,體溫又升高。如此反復,呈[[回歸熱]]型。高熱期間有[[頭痛]]、[[乏力]]、[[肌肉酸痛]]。局部傷口[[腫痛]]、[[壞死]],形成[[硬結]]狀表面有黑[[痂]]的[[潰瘍]]。局部淋巴結腫大、觸痛。半數病人的四肢、軀干出現大小不一的暗紫色[[皮疹]],數量不多,可融合成片。重者發生[[譫妄]]、[[昏迷]]、菌血癥和毒血癥。體溫正常期間,癥狀緩解,皮疹消退。未經治療者可如此反復6~8次。根據鼠咬史、回歸型[[發熱]],伴有原發病灶及局部淋巴結腫大,可作出[[臨床診斷]]。于發熱時取血作動物接種分離病原菌,或取傷口分泌物作[[顯微鏡]]檢查,有助于確診。此外半數患者[[血清]]瓦瑟曼氏反應和康氏反應陽性,也有診斷價值。對本病除作一般性治療外,局部傷口要作處理。對小螺菌既往用砷劑治療,現首選[[青霉素]]治療。預后一般較好。[[滅鼠]]是預防本病的重要環節。 <b>念珠狀鏈桿菌型</b> 又稱黑弗里爾熱或[[流行性關節紅斑]]癥。病原念珠狀鏈桿菌屬[[弧菌]]科,革蘭氏染色陰性,常呈鏈狀排列,菌體中的念珠狀隆起為菌體寬度的2~5倍。在含20%新鮮[[兔血]]清的培養基中才能生長,兼性厭氧,加熱至55℃,30分鐘即可殺滅。傳染源是野生或實驗室飼養的鼠類等嚙齒動物。人被病鼠咬傷或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而發病。1928年國馬薩諸塞州黑弗里爾有一次暴發,就是因食用了被病原菌污染的奶制品而發生的。中國至今無此型鼠咬熱的報道。人體被病鼠咬傷后,傷口很快愈合,無硬結樣潰瘍;經[[消化道感染]]者,則無傷口。本型潛伏期1~7天(一般2~4天),起病突然,出現寒戰、高熱([[間歇熱]]或不規則熱)、[[嘔吐]]、頭痛、劇烈[[背痛]],[[手掌]]及足心可見散在皮疹。多有關節[[紅腫]]、疼痛,可有滲液,主要累及大[[關節]]。根據鼠咬史及臨床表現即可考慮本病。[[發熱期]]作血、關節滲液培養,若分離到病原菌即可確診。血清瓦瑟曼氏反應和康氏反應陰性。若病后2~3周血清中測到[[特異凝集]]素,也有助于確診。除一般治療外,應用青霉素、[[紅霉素]]作病原治療,若傷口未愈則需作處理。[[防鼠]]、滅鼠是預防工作的重點。野外工作人員應作好個人防護。注重飲食衛生,切斷[[消化道傳播]]途徑,防止暴發。 ==臨床表現== 由小螺菌所致的鼠咬熱,在咬傷之后,經過1~3周的潛伏期,原有的傷口又重新紅腫和疼痛,出現[[水皰]]、壞死及[[下疳]]樣潰瘍。局部淋巴結顯著增大,有間歇性發熱(可高達40℃以上)、寒戰、嘔吐、[[肌痛]]、[[關節痛]]及各種皮疹([[斑疹]]、[[丘疹]]、[[蕁麻疹]]等),以及[[脾臟]]增大癥狀,甚至發生[[驚厥]]。關節癥狀極少見。如不加療,能每隔10~15日重發一次,可致[[貧血]]和[[營養不良]]。一般在多次發作時,癥狀越來越輕微,幾次后自愈。[[白細胞]]總數稍有增加,可出現貧血。血清華氏及康氏反應多[[假陽性]]。 由鏈桿菌所致鼠咬熱,潛伏期短,一般在1周內(2~7天)就發熱,出現[[斑丘疹]],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和[[上呼吸道癥狀]]。沒有[[淋巴結炎]]。熱度的重發,沒有小螺菌所致的那樣規律性。白細胞往往高達(20~30)×109/L(2~3萬/mm3)。即使未予治療,大多自然痊愈。 ==診斷說明== 對小螺菌所致病例,除鼠咬史外,須從患者的[[血液]]、[[關節液]]或局部膿液尋找病原體,或在黑地映光鏡下檢出螺旋體,或將[[涂片]][[染色]]后檢查。如將血液接種小白鼠、豚鼠或兔的[[腹膜]]內,1周后檢查血液及腹腔液,易于發現此病的小螺菌。因為小動物本身可帶這類病原體,在接種前須先檢查血液,以肯定它沒有這種感染,然后再接種。對于鏈桿菌所致的病例,除上述方法找病原體外,可用氣-液相[[色譜法]](1985)作快速診斷,還可利用[[血清學]]方法檢查[[凝集素]]的存在。 ==鑒別診斷== 主要是鑒別小螺菌病例與[[鏈桿菌病]]例。此外,應與[[瘧疾]]、[[慢性腦膜炎]]菌血癥、[[野兔熱]]、貓抓熱、[[立克次體]]病及[[川崎病]]相鑒別。 兩種鼠咬熱病例的鑒別診斷 小螺菌病例 鏈桿菌病例 潛伏期 較長(1~4周) 較短(7~10天之內) 出現全身癥狀時 咬傷處可見紅腫、潰瘍 咬傷處不再出現病態 發熱 多間歇性 多持續性 游走性、多發性關節炎 較少見 多見(約50%) 假陽性[[梅毒]][[血清反應]] 多見(50%) 少見(15%) ==實驗檢查== (1)血培養或暗視野檢查發現[[致病菌]]。 (2)病程后期[[特異性抗體]][[效價]]增長4倍以上。 ==治療說明== 青霉素對小螺菌及鏈桿菌所致病例都有特效,尤其對小螺菌更為敏感。一般只須1次30萬U的[[普魯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就能控制感染。對感染時間較長者有時須連續注射6~7日才能痊愈。對鏈桿菌病例青霉素需用量較大,每日約100~120萬U,療程10日。對少數頑固病例可加用[[四環素]]。對青霉素不敏感的病例可用四環素或[[鏈霉素]]代替。對兩種病原體不易分清的病例,亦宜治以較大量青霉素。 ==治療注意== 1.小螺菌型鼠咬熱首劑青霉素注射時應注意赫氏反應的發生。 2.病原菌為L型[[耐藥]]菌者,青霉素劑量加大至每日600萬U以上(成人),兒童則按 10/l丁U/kgo 3.若并發[[心內膜炎]]、肺膿瘍,則青霉素每日劑量應增至1 200萬U以上。 ==預防說明== 以滅鼠為最重要的預防措施。 [[分類:內科]][[分類:傳染病]][[分類:螺旋體病]] ==參考== *[[家庭診療/鼠咬熱|《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鼠咬熱]] ==健康問答網關于鼠咬熱的相關提問== <rss title=off time=720000>http://www.wenda120.com/tags/1558/rss</rss> {{導航板-皮膚和皮膚病}}
在這個頁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Navbox
(
查看源碼
)
模板:Navbox subgroup
(
查看源碼
)
模板:導航板-皮膚和皮膚病
(
查看源碼
)
模板:百科小圖片
(
查看源碼
)
返回到
鼠咬熱
。
個人工具
登錄/創建賬戶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查看
閱讀
繁體/正體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全國醫院列表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全國制藥企業
醫科院校大全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推薦工具
醫學網站大全
醫學詞典
醫學資訊博客
功能菜單
添加頁面
志愿者招募中
積分排名
關于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隱私政策
關于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日橹狠爱欧美视频国产
|
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
|
日本久久久久性潮级片
|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高清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