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質
對
神經質
的源代碼
跳轉到:
導航
,
搜索
編輯這個頁面須要登錄或更高權限!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自動確認用戶
如果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重試。A+醫學百科是一個開放式網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內容僅須要
花10秒鐘時間創建一個賬戶
。 如果您已經登錄,本頁面可能是受保護的內容。如果您認為有修改的必要,請
聯系本站管理人員
。
條目源代碼:
[[神經質]]癥是在神經質性格基礎上產生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神經質癥[[癥狀]]。如第一次在眾人面前講話感到緊張而不知所措;聽到有人談論[[艾滋病]]、[[癌癥]]就感到非常可怕;見到鄰居被竊,自己變得格外小心等。對于性格健全的人,上述反應僅是短暫的,一過性的。 而神經質性格的人,在面臨心理困難時,精神上會出現強烈的不安,并由此導致錯誤的認識,把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感等心身、[[生理]]變化,誤認為病態或異常。患者本人高度注意這些“病態或異常”,并企圖排除之。但這些不安和不適的特點是越注意它,越努力想排除它,反而會表現得越嚴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致使癥狀加重。病人陷于與癥狀苦戰苦斗的精神沖突狀態中,感到非常痛苦。病人想排除”病態或異常”的欲望越強烈,癥狀反而越加重。 從上述可見,神經質癥形成的關鍵有兩點:一是神經質性格;二是由神經質性格決定的,將注意力過分集中于感知或極力排除癥狀。結果使病人生活偏離常軌,陷于惡性循環之中。 神經質是一種具有某些[[神經癥]]基調的人格特征,也可理解為[[神經過敏]]的特殊氣質。神經質的人對于消極事件有體驗上的偏好。神經質往往會對個體的事業、愛情、生活、人際關系產生負面的影響,甚至最終導致神經癥或其它身心[[疾病]]的產生。 <b /> ===人格特征=== 以反抗社會的態度來顯示自己的愿望,惡意地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常常與人沖突,以顯示自己的力量。追求享樂,缺乏自制力,雖然知道某些事情不好,卻又容易受到誘惑。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大發雷霆,甚至訴諸暴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往往會高唱理想,否定現實社會,甚至號召為了理想用暴力行為摧毀現實社會。 這種癥狀的關鍵在于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自信,虛榮心強,狂熱而冷酷。 ==癥 狀== 缺乏理性,責任心淡薄。有浪費癖,即使借錢也要滿足自己的欲望。無視社會習俗,缺乏同情心,甚至說謊。 <b /> ===特 點=== <b>神經質的共同特點:</b> (1)求生欲望過于強烈。 (2)內省力過強。 (3)將專注力指向生命安全,過分關注自身的體驗或不適。 (4)患得患失,猶豫不決,常推遲或避免作出決定。 (5)常有不安全感,喜歡窮思竭慮。 (6)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 (7)過分追求完美。 (8)主觀強求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治 療== 1、注意弄清癥狀的本質 我在本書的前半部分詳細介紹了神經質癥的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其癥狀又如何發生的等問題。弄清神經質癥的本質對治療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患者僅僅弄清了癥狀的本質就很快治好了癥狀。這是因為患者在弄清癥狀本質后,其疾病的心理狀態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有如此好的效果動機,患者住院之后,在一種家庭的氣氛中接受指導,會自然形成這種心理狀態。下面介紹一下[[心理治療]]的方法。 2、神經質性格的陶冶 人的行動一般會影響其性格。不可否認,一定的性格又會指導做出一定的事情。但僅僅看到這一方面,則是一個片面性的認識。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的行動會造就我們的性格”這一客觀事實。正是這一點才是神經質性格得以陶冶的根本理由。 我們的思維除去睡眠的時間外,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絕不會停留在同一狀態。這一點通過仔細揣度自己的內心世界就會明白。我們在考慮某個問題時,思維似乎停留在相同的狀態,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例如某人從一小時前開始一直在考慮數學的問題,到現在仍沒有答案。從表面看來,他一小時前與現在是處在同一思維階段,實際上最初的一瞬與最后的一瞬之間已經持續了一個小時的精神活動。即最后的一瞬是經過一小時的持續思維之后的一瞬,這與最初相比更有了不同的顯著增多的內容。即使對同一道數學題,人們的思維只有在最后的一瞬才比較成熟。如果要使一小時前的一瞬與一小時后的一瞬內容完全相同,就必須把一小時的經驗的持續一筆勾銷,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每時每刻的經驗都在不斷創新、變化著。我們昨天的和今天的經驗并不像在樹上嫁接竹子。而是像滾雪球一樣,開始很小,但隨著不斷地滾動,內容也不斷增多,最后便有了更加充實的內容。這也象河流是由無數細流匯集而成一樣。人們精神生活的流動也不會有半點中止,是在不斷擴大、不斷變化著。這就是精神生活的本質。 應該注意,這種變化并非發生于漫無邊際的空想和思維,而是由于實際的行動才使思維變得更加實際和深刻,僅僅局限于伏在桌前冥思苦想,不會起到實際的作用,只有實際行動才能調動人類的全部意識,才能比單純思考更深地滲透到我們的生命中去。實際行動是提高我們對實際生活的適應能力的最直接的促進劑。如果得到通過實際行動體驗到的自信,即使其本人并未覺察到這種自信,也會使我們的性格更加堅強。 神經質癥患者性格的陶冶也必須由這種對實際行動的體驗才能實現。可是,他們一般是采取逃避痛苦的態度。他們最關心的是把這種痛苦拋棄。如赤面恐怖的患者總想避開眾人,或想出些小聰明以不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癥狀。如果有不潔恐怖,不愿隨便接觸別的東西,為了得到暫時的安慰便不停地洗手。還有的患者因為有頭重感就不工作,因為害怕疾病就不外出,這些都是對痛苦的逃避,如果實在逃避不開就盡量地敷衍了事。患者采取這種態度就永遠不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也永遠不可能適應現實生活。患者不能忍受痛苦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絕不會得到在實際行動中產生的適應人生的自信。 “忍受痛苦,為所當為”,這是神經質癥患者必須道德采取的生活方針。對人恐怖患者要忍著發抖的恐懼心,赤面者要堅持以這種樣子與人接觸。不潔恐怖患者害怕不潔,同時又要堅持去打掃衛生,[[失眠]]恐怖患者也要忍著失眠的痛苦堅持去做白天應該做的一切。 這樣做,也許有人會問:“神經質癥患者開始了日常的生活,其癥狀就治好了嗎”這種問話是十分偏面的。要學會游泳必須要跳入水中,不跳入水中,就永遠學不會游泳。上面的問話好象在說過去不會游泳的人就永遠學不會游泳,這當然毫無道理。實際上,人即使不會游泳也完全可以做到先跳入水中,然后劃動手腳就可以浮在水上,逐漸學會游泳。如果不先跳入水中,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因此,無論如何要先跳入水中。同樣的道理,神經質患者無論感到怎樣痛苦,但可以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患者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也可以在別人的指導下做到。患者一邊忍受著痛苦,一邊做應該做的事,這樣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體驗的自信。 許多患者固執地認為自己有神經質的癥狀,什么工作也不能干。但是患者入院之后,與自己的想法正好相反,完全可以從事被分配的工作,這連患者自己也感到吃驚。患者有了這樣的體驗,弄清了自己的癥狀實際上是自己主觀臆造的產物。患者如果能覺悟到這一點,可以說已完成了領悟的第一步。 神經質性格的陶冶并非將性格徹底改變,所謂陶冶,是指使神經質性格中的長處得以發揚,做事認真、踏實、勤奮、責任心強,這是人的美德,這種美德在什么情況下也必須發揚。與此相反,如果做事不加思考,隨心所欲則注定要失敗。 神經質癥患者普遍有一種神經質的細心和謹慎,這一點經過引導,會很容易地走上正確的軌道,對治療起到積極的作用。 3、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與積極服從 人們要真正客觀地、正確地認識現實中存在的客觀事物并非易事。因為客觀現實并不一定符合我們的主觀愿望和理想,有時甚至完全事與愿違。所以我們有時有意識地或無意偏面的看待現實。如我們上了年紀,不管我們愿意或不愿意,總會變老的,[[白發]]和[[皺紋]]在增多,體力也漸漸不支。這是事實,這事實卻與我們的愿望正好相反,雖然我們不想承認事實,企圖將不現實的想法變為現實,那么,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最終會在某一時刻體會到幻滅的痛苦。我們要正確地估計可能范圍,并朝著這個范圍做自己的努力,這樣不會引起過度的心理沖突。但神經質癥患者對存在的事實并不現實地對待,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和欲望擴展到完全不可能的范圍,因此,他們才感到痛苦。以對人恐怖為例,我們說自己和對方都是生活中的人,人與人見面時,會引起感情的波動,這是當然的事實,特別在見到上級或異性時,會產生一種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覺,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應正視這一事實,順應自然,即使感到難為情,甚至苦惱也不應對此抗拒,這樣 就不會產生[[強迫觀念]],而且會保持正常的心理。相反,如果對此產生抗拒之心,無論如何也不能順應事實,如果形成這樣一種心理,就會背離事實并越來越荒唐。 我們在路上行走時,一輛汽車從前面疾駛而來,這時,我們必然出現不安、恐怖的想法,正因為這種不安恐怖才促使我們立即躲避之。在這一心理活動過程中,我們應自然地接受自己出現的不安恐怖,并不以出現不安恐怖為恥,也不必特意消除這種不安恐怖,而使情緒自然地轉為正常,就象沒出現過不安恐怖一樣。因此,這就不會出現任何心理沖突,汽車駛過,不安也隨之消失,即這時的不安是當然的事實,我們應正確地自然的接受這一事實,而不能有任何的抗拒。因為我們采取了“任其不安,為所當為”的態度,就不會出現任何的強迫觀念。如果對事實采取反抗的態度,不能順應當時的境遇,不能踏踏實實、自然而然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會進一步增加神經質癥的痛苦。 我們每天都可能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失誤,或[[遺忘]]了什么等。這種場合,可以責備自己的不用心,但神經質癥患者會因此產生一種失敗感,他們同時又認為自己應該是完美無缺的,不應該有任何失敗發生。這樣,事實與他們的主觀愿望背道而馳,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不完善恐怖。有的人與別人見面,總想保持鎮定自若,結果成為慢性地對人恐怖,有人力求絕對的潔凈,結果成為不潔恐怖。有位古人曾說過這樣的話:“鳥兒從我頭上掠過,我毫無辦法,但鳥兒要在我頭上筑巢,我就可以斷然拒絕。同樣道理,不好的想法在我心中閃現,我毫無辦法,但是否去做壞事,我完全可以約束住自己。”我們心里有時會閃現某些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念頭,要想絕對不出現這些念頭,我想就是圣人也很難做到。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自己身上潛在邪念和狹心。這些邪念是不可能徹底清除的,如果有人無論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很可能產生不正恐怖的強迫觀念。神經質癥患者對這種心理事實采取抗拒的態度,他們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絕對清凈,結果必然出現心理沖突。希望我們都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陰暗面,若以這樣一種謙虛的態度去生活,我們就具有了崇高的道德。 神經質者不喜歡自己的情緒波動,希望達到“不動心”的境界,即無論遭到什么不幸也能泰然處之、行若無事。這似乎是他們最理想的心境。有位斯多噶哲學家也這樣說:“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看作一個水缸一樣平常,那么身體壞了我們就不會驚慌;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愛妻愛子看作象平常人一樣,那么即使他們死去我們也不會悲傷。”企圖用這種理性的態度達到“不動心”的境界。誠然,我們必須承認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但是,人們也必須承認,就是水缸破了也必然有惋惜之情,愛妻愛子死了必然有悲痛之心。這種惋惜之情和悲痛之心用大道理是克制不住的,這正體現了人類自然的純真的感情,我們必須從這種自然感情的流露。那種企圖用教條來抑制人類感情的自然變化從而達到“不動心”的境界的想法是十分荒唐的,這正是產生強迫觀念的根源。 客觀事物在不斷變化,人們的心理也必然會隨之而波動,如果誰要保持絕對的“不動心”就好象站在一滾動的圓木之上,想要保持不動的姿態,就會立刻失去平衡。如果我們是坐在船上,就應該隨船的搖動而搖動,正因如此,我們才不會感到搖動的痛苦。我們應該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并做到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服從。 神經質令人苦惱。強迫觀念也是痛苦的,但是,對這些痛苦我們不應回避,而應該敢于正視事實,接受事實。痛苦無法解脫,我們不如直接地去接受它,當我們從這種痛苦的體驗中醒悟過來時,一條嶄新的道路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在對患者進行住院治療過程中多次做過這樣的實驗,即當患者感到痛苦到了極點,體會到自己確實是[[無力]]反抗這種痛苦時,其心理沖突就會被沖破。這時,患者會感到痛苦立刻不可思議地減輕了。患者領悟到沒有逃避痛苦的道路時,就可以實現真正的積極服從。 4、注意的轉移與情緒的變換 我們談到神經質癥患者固執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癥狀,這樣,就應該使患者的注意力從癥狀上轉移開來。有的患者盟心發誓,決不再想自己的癥狀,其實,這樣 想就使注意更加固著于癥狀上,越想使[[注意轉移]],就會使注意更固定。對此,我們應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如我們在學習時,頭腦中出現雜念,我們不妨帶著雜念堅持學習,這樣,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把注意集中到學習上。相反如果我們奮力抗拒,堅決不讓雜念出現,這實際上是把注意集中到雜念上,會更加意識到雜念的存在,最終反而對學習更加造成障礙,唯有實際行動是轉移注意的最佳途徑。我們開始做某一項工作,會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于這項工作,但是,我們如果從開始就一直想著要把注意轉到工作上來,其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 我們的情緒并不能容易的以我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如果我們現在有意想發怒,也不能容易地發努,但是,如果頭上被人打了一下,立刻就會發火。我們想高興,也并不能立即高興起來,但如果我們學習取得了成績,會馬上喜上心頭。神經質的人總想有愉快的情緒,但事實上不一定經常如此。當人們奮力登上高山,眺望眼下的壯麗景色時,會頓覺心曠神怡。當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將[[疲勞]]的身體浸泡在洗燥水里時,會體會到辛勞之后的喜悅。愛好棒球的人,一看到棒球比賽就心情愉快。人的情緒隨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有的人閉門造車,冥思苦想,一心要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神經質患者對任何事情,在任何場合都想保持泰然自若的態度和輕松愉快的情緒,這實在荒唐可笑,患者墜入迷宮,連這樣簡單的不合情理的事情也弄不懂了。 我們并非為了自己有好的情緒、愉快的心情而生活。[[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感情波動極其遲鈍,他們一成不變地保持著無憂無慮的快活情緒,即使出現什么大事他們也無動于衷。我工作過的一家醫院曾失過火,當時,那些患者泰然自若,絲毫也不驚慌,誰也沒有去爭先逃命。這些患者連最起碼的自我保存的欲望也變得遲鈍了。神經質癥患者雖然希望有快活的情緒,但他們大概不愿成為這種狀態吧!我們之所以想有一個好的情緒,是因為有強烈是向上發展的欲望,要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決不是懶惰懈怠、無所事事,一味想得到一個快樂的情緒。對些,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否則,肯定會本末倒置。 5、養成“順應自然”的態度 神經質患者癥狀一旦固定,就很難于朝夕之間將其去除,不!甚至可以說越想去除就越難去除。患[[失眠癥]]的人越想入睡就越難入睡,[[心悸]]亢進的患者越想逃到安全的地方,就越對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感到不安。對人恐怖患者,越想在人面前鎮定自若,就越會沉不住氣,總之,患者想去掉所有的癥狀,想逃苦惱,但越在這上面下功夫,就會使自己的內心沖突更加嚴重,使苦惱的程度更甚。對些,我們必須認真體察。出現癥狀時,要順應自然,應認為自己現在出現的癥狀并無特殊之處,是平常的體驗,如果自己感到恐懼,就暫且維持恐懼狀態,如果感到痛苦,也暫時忍受痛苦的折磨,總之,對遇到的一切都全盤接受。古人云:“正受不受”,其意思就是直接接受就會成為沒有接受的狀態。患失眠癥的人不要強行入睡,這樣更不可能入睡,但如果患者聽任睡意的自然來臨,就會因睡眠的本能,很快進入夢鄉。其他癥狀也是同樣。應該直接地與恐懼和痛苦結為一體,甘心維持原狀, 絕不企圖逃避。但是,順應自然的態度并不是說要對自己的一切活動都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對自己的癥狀和不良情緒聽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來就有的上進心,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 <b /> ===自我治療=== ①盡量不吃肉或從[[大豆]]和魚中提取的[[蛋白質]],盡量在家里定時用餐,不要到外面去吃飯。避免吃甜食。最好堅持長跑,再慢慢發展為短跑和合作項目。工作要有計劃,保持耐心,多與周圍人交流。 ②過簡樸的生活,注意積蓄錢財。最好改變一下目前的居住和工作環境。重新學習一項技術,或培養一項新的業余愛好。主動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為別人著想,控制自己的欲望。 <b /> ===[[森田療法]]=== <b> </b> 用森田療法加以治療,森田療法主張: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不僅用腦去理解,而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行動去理解 。 只是思考,什么也不會產生,要行動,要不斷做出成績,要通過親身體驗去理解。 順其自然 ,對出現的情緒和癥狀不在乎,要著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對待不安應即來之則安之”,“對情緒要順其自然,仍然去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現了不安就聽憑這種不安去支配行動。 欲想以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掛起 。意思是說如若企圖以浪平息一浪,反倒會出現更多的波浪,極力要消除癥狀,結果反而接二連三地出現新的癥狀,最后弄的不可收拾。不要光想著治病,首先要成為一個有益于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 外表自然,內心健康 意思是說,象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就能健康起來。神經質者總是希望先消除癥狀(改善情緒),然后再恢復到健康的生活,這樣做永遠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對情緒不予理會,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樣去行動,這樣,情緒自然而然就變成健康的情緒。《徒然草》一書中也有這種說法。 恐怖突發 越是想要擺脫恐怖,恐怖心理就越發厲害。這如同深夜中一個人步行在一個墓地,如果懷著恐怖的心情硬著頭皮走下去,有些恐怖感也算不了什么。然而由于過分害怕嚇的跑了起來,那種恐怖心情就會大大加劇。因此在產生恐懼時要毫不退縮,寧可有恐懼心理的存在。 行動為準則 唯有行動和這種行動的成果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竊他人的東西,那就是盜賊;反之,即使多少想過壞事,但若肯幫助別人,就會被看成是好人。輿論的評價就是如此。這就是“與其想,不如做”。從這個意義上,森田將情緒要既來之則安之、要為實現既定目標去行動的生活態度,稱作行動為準則。 心隨萬境變,變化之處實幽玄。 這是摩攀羅尊者的話。意思是:人的心境隨著境遇不同而千變萬化,甚至可以說:這種現象實在是玄妙。在森田療法中它賦予的含義是“情緒就象天氣一樣容易變化;情緒惡劣時不要悲觀,情況順利時也不要高枕無憂,要著眼于行動努力去干”。 [[分類:疾病]][[分類:心理學]][[分類:性格]][[分類:神經學]]
返回到
神經質
。
個人工具
登錄/創建賬戶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查看
閱讀
繁體/正體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全國醫院列表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全國制藥企業
醫科院校大全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推薦工具
醫學網站大全
醫學詞典
醫學資訊博客
功能菜單
添加頁面
志愿者招募中
積分排名
關于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隱私政策
關于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永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